• 26阅读
  • 0回复

居住环境与城市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2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居住环境与城市发展
千红
世界银行在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期间散发了一份题为《建设21世纪的适于居住城市》的报告,文中提出的现代城市只有适于居住才能图谋发展的思想和政策主张,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一立论的基本出发点是,生存既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发展的终极目的。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只有适于居住和管理良好的城市,才能吸引到外来资金,从而也才有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城市居住环境的优劣,市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城市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世行的报告反映了它对于世界日益城市化的忧虑和思考。1950—1986年间,世界人口增长54%,而城市人口却增长了320%,其中绝大多数的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愈演愈烈。专家们预言,到2000年,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将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农村地区,2025年世界人口中将有2/3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而10个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中将有9个在发展中国家。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由此而引发了诸如人口、就业、交通、住房、治安、环保等一系列城市问题,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造成了人数众多的城市贫民阶层,贫富悬殊、治安恶化、污浊的空气、不清洁的饮用水、垃圾成堆、交通阻塞、城市治理资金的匮乏和管理者决策水平的低下,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问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帝国主义的掠夺、侵略和商品倾销,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传统的农业经济的崩溃,同时也造就了第三世界国家畸形的城市文明。今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严重制约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和它们对于世界经济的有效参与,使得发展中国家城市问题的解决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
对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问题的解决,长期以来有两个基本思路:一是走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先发展经济,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弊端;一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须相互协调,相得益彰。作为对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一种反思,后者在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同。世行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它明确提示,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城市社会问题的蔓延已经使其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趋于恶化,在现阶段,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世行为此开出的“药方”包括,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调整政府预算和长期投资计划、合理使用税收、鼓励中央、地方、社区、私人以及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和对城市服务进行适当收费等,其中政府的长期承诺至关重要。世行的报告还指出,今天在城市治理上仅占国内生产总值2—5%的投入,便将在今后产生巨大的经济回报。毋庸置疑,这是很有价值的努力。
城市是一种历史现象,迄今为止,它一直被认为是人类能力“最大限度可能性的象征”。在我们这个联系日渐密切而又资源有限的星球上,城市间的竞争是激烈的,全球性的。城市的兴衰自有其不可抗拒的内在规律。当城市的命运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国家命运的时代,精心地爱护和经营城市,实际上便是爱护一个民族的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