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确立人生大目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2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信箱

  确立人生大目标
陈顺理,男,1923年生于湖南长沙县。1950年2月肄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后,报名到新疆军区参军,长期从事长绒棉育种工作,先后育成胜利一号、军海一号、新海八号、新海十一号4个长绒棉新品种,累计推广26.3万公顷,为使塔里木成为全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解决我国长绒稀的自给问题做出贡献。他参与编写了《中国棉花品种及其系谱》一书,发表有关长绒棉方面的论文12篇。
小勇同学:
你好!我很高兴在74岁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位专修农学、不怕艰苦、愿为边疆奉献青春的青年朋友。在你即将走上社会之际,我愿意和你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我觉得,青年人首先应该解决的是确立一个什么样的追求目标问题。我认为追求个人名利、地位和物质享受,是不足取的。执著追求的应是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有益于人类的事业。这样的追求所产生的动力将永不枯竭,事业的成功率也比较高。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1955年我从阿克苏沙井子农一团苏联长绒棉品种“2衣3”大面积棉田中,选出了远比“2衣3”早熟丰产的零式果枝优异单株,1956年进入株行试验。1957年一家大报把这一情况说成是一个战士从“2衣3”棉田选出了一株奇异的棉花,特别丰产早熟,当时有人建议我报请上级纠正。此时我若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势必放慢选育进程,但我只想到如何尽快提高长绒棉的早熟丰产性,其他的事既不愿想也顾不上想。所以我竭尽全力加快了选育进程,1959年育成了塔里木第一个零式果枝的长绒棉新品种胜利一号。但不到两年,胜利一号因属中长绒,满足不了高支织物的品质要求,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当时师机关一些同志给我提供了两个保险的方案,以免万一失败,失去荣誉。我则根据品种资源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第一种方案会使纤维品质略有提高,但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第二种方案虽容易突破品质关,但早熟丰产性却要降下来。所以我决心冒失败的风险,彻底放弃胜利一号,终于在1967年育成了适应塔里木气候、土壤条件的早熟、丰产、零式果枝的超级长绒新品种军海一号,随后迅速在塔里木棉区普遍推广,形成了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
军海一号育成并迅速推广之时,也正是我被无休止地批斗和“专政”之日。“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未能摧垮我的精神支柱。你可以批斗再批斗,但我问心无愧。因为我根本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也没有为自己谋求什么私利。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批斗之后我照样能吃能睡,照样潜心研究试验。
经过漫长、艰苦的探索,我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相继育成了超级长绒新品种新海八号和新海十一号,两者均有胜过军海一号的优越点。1993年,兵团对我选育的长绒棉品种颁发了20万元的重奖。可见长期锲而不舍,克服重重困难,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终究会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和嘉奖的。而以个人名利作为主要追求目标的人,他可以拥有短期的前进动力,并获得一定的成功,但在充满艰难险阻的万里长征中,将难以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你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个选择可能是:坐机关还是下基层。我觉得,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还是到基层为最好,尤其是学农学的青年。1950年我刚到喀什二军,便分配到试验组、试验场等最基层去工作。那时我整日都在田间调查,夏天连午休也几乎全都用上。后来司令部要我办全军棉花训练班,我就有了第一手资料写讲义,因为这里的气候土壤条件特殊,只搬用在浙江大学农学院学的那一套是绝对不行的。这年冬天司令部要我写全军农业生产总结,我也胜任自如,因为有了对各种作物的实践和调查,便对各师报上来的生产情况具备了辨别能力,能去伪存真地总结、分析,得出结论。
小勇同学,你似乎好奇地问到了另一问题:我刚从青山绿水的湖南和风景如画的西子湖边,来到天山脚下的大沙漠边沿时,不觉得生活差距太大和精神孤寂乏味吗?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不会。1950年我进疆时,那里确实很干旱、荒凉、艰苦。但那块块绿洲就像串珠般地镶嵌在大沙漠的周围,在四面沙漠的衬托下,像湖心小岛一样,显得更加美丽可爱。少数民族虽然风俗、语言、服装与我们很不同,但他们忠厚纯朴,好客豪爽。当时我刚参军,虽然遇到的都是陌生人,但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互相关心,如同兄弟姐妹。在这种环境中,不但未曾感到孤寂难耐,而且被塔里木那有利于粮棉高产的独特气候条件所吸引、所振奋。
小勇同学,你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勇敢坚定地前进吧!祝你成功!
陈顺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