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展现中国学术源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2
第11版(书评)
专栏:

  展现中国学术源流
仲为民
前些年,当谈论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时髦时,有的新闻媒体曾煞有介事地介绍了一批“最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书目。这批称之为“最”的书目,显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各个学科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后得出的。因为在那时,即使是在传统文化某一学科中的卓尔不群的大家,若是将“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科有多少”这一问题放在其面前,他也未见得能答上来。所以此举虽可谓用心良苦,但仍可归为跟着感觉抓到一点现象就大做文章之列。
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虽然仅凭读一两本书也是可以发表点议论的,“但文化的研究毕竟要向提要钩玄、竟委穷源的方向发展”,才能使人们冷静地对待传统文化。而要把文化的研究推向“提要钩玄、竟委穷源的方向”,就需要从学术的角度来系统介绍传统文化。程裕桢同志所主编的《中国学术通览》一书,正是做了这样的工作。
该书将中国文化体系中特有的,或在中国文化母体中产生和形成的各种学术门类,进行了艰难地筛选,列出了足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53种“学”的目录,然后约请了在这众多学术门类中真正专攻一学的专家学者,从学说、学派、学问、学科四个方面,进行了“提要钩玄、竟委穷源”,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各个不同“学”的根和源。
本着金开诚教授所主张的图书出版要“眼睛向下,情趣向上”的原则,该书以“要把健康、有益和高雅的文化知识传播给那些渴求精神营养的广大读者”(书中前言)为编辑宗旨,集众多专家毕生研究之大成,深入浅出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面貌。因此,本书虽然是“从学术角度来阐述文化”,从“更深一层地来研讨文化问题”,但仍可视之为“普及性读物”。
正因为如此,像笔者这样的对传统文化从无研究的人也敢读此书,也相信金开诚教授对本书出版的社会效益的预言——“本书的出版虽然没赶上前一个热潮,但它仍然可以在永不停歇的文化探索和学术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学术通览》,程裕桢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