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珍贵的文学和学术遗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2
第11版(书评)
专栏:

  珍贵的文学和学术遗产
蓝棣之
十卷本的《唐弢文集》最近出版,对于我国学术界来说,这是一件重要的事。不仅是为了纪念,而且是为了借鉴和继承。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冒号,它会开启来兹。
唐弢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我们过去从中学语文课本里读过唐弢先生纪念鲁迅的文章,知道他是鲁迅的私淑弟子,与鲁迅有着亲切的师生关系,并且对鲁迅理解很深,是鲁迅研究的权威作者。唐弢先生的鲁迅研究著作富于创造性,见解独到而深刻,他在鲁迅逝世20周年时发表的长文《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和在鲁迅诞辰100周年发表的长文《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研究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性著作。他晚年撰述的《鲁迅传》,打算写33章,而只写成11章,虽未及写完,却为鲁迅传甚至别的伟人传记的撰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富于启发性的思路。
唐弢先生知识渊博,古今中外都在他的视界之内。他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对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研究,对于文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对于当代文学创作的评论,都成果累累,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他的学术著作,既有当代性,充满活力,又有长久性。他的学术论文至今读来仍然意味深长,富于启发性。
唐弢先生学术著述的特征之一是论从史出,我们可以从他的著作清晰地看到他的每一个思想形成的过程,他的结论看去都是新鲜的,而不是空洞的、武断的和绝对的。他是属于这样一类理论家:他从大量现象与事实概括出理论,他的论断往往被人一再引用(虽然难免断章取义),而他自己却很少生搬硬套别人的理论来立论,更反对用不懂的名词术语来装饰自己以招摇过市。
唐弢先生学术论著的另一个特征是富于艺术性。他的论文有很强的感受性,行文有艺术魅力,读来能让人陶醉,感染力很强。甚至可以说,他的文学艺术论文也不妨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读。
唐弢先生的“书话”之所以享有盛名,是因为它不拘一格,像是札记,有独到见解,又像是艺术作品,余味无穷。书话里所表现出的渊博和精湛,让人叹为观止。读他的书话,足以让人热爱书,进入书里的广阔世界。
唐弢先生的杂文是闻名于世的,他的杂文的价值在于时事性里寄寓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哲理内涵,所以尽管文章所论之事已经成为过去,但它蕴藏的文化哲理思想内涵仍然昭示着我们,同时在杂文的创作上给我们无尽的启示。他的杂文创作最初是从刻意模仿鲁迅开始的,但很快就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把掊击寓于正面的论述之中,批判而能“藏锋”,感情沉郁悲愤,诗意浓郁,从容不迫,漂亮潇洒,跌宕峭拔。这种风格,在“五四”以来的杂文传统中,是独树一帜的。
唐弢先生同时又以文学创作取得杰出成就,旧体诗词时有所作,也写过小说,但创作得多的还是散文。他创作的散文诗集《落帆集》,是我国40年代文学创作的一个优秀成果,西方一些研究中国文学的专家对此书有很高评价。其中《寻梦人》一篇更是奇文,用对话体散文诗形式表现一段极度痛苦的思想感情历程。散文集《生命册上》,表现了他这样的理解:时代是一个火海,贮满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罪恶,熊熊地燃烧着。火海在前,灵魂必须受审,要随时作好准备,毫不迟疑地纵身跳下去。
《唐弢文集》是唐弢先生一生心血的凝结,是他生命的象征,是留给后代的一份永恒的文学和学术遗产。为了编辑这套书,唐弢先生的夫人沈絜云老师抱病工作,倾注了全部感情。现在书出版了,她可以欣慰些了。借此机会,我们祝愿沈絜云老师健康、长寿,并对读者阅读研究唐弢先生的著作,作出更多的贡献。
(《唐弢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