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文化早餐”飨学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3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文化早餐”飨学子
本报记者龚永泉杨明方
苏州农校的同学们要吃两顿“早饭”:吃过食堂里的早点,紧接着就是教室里的“文化早餐”。
“文化早餐”是苏州农校学生自我组织、自我锻炼的活动形式。每天上午第一节课之前10分钟,各个班由两个同学走上讲台向大家发表一番演讲或表演一个小品,同时,校学生会学科部分头检查,对演讲情况和听讲情况分别打分,每月汇总,每学期评比,届时列出全校“排行榜”。班集体的荣誉感,促使主讲者和听讲者都不敢马虎。
苏州农校的“文化早餐”活动始于1986年,除了节假日,10年未曾间断。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由此得到锻炼。最近,记者前往采访,碰到刚刚参加完学校辩论大赛决赛的农学94(1)班吉永东同学,他所在的农学专业队获得了冠军。吉永东周围的同学说,他刚进校那会儿,走上讲台紧张得不知所措,抓耳挠腮;如今站在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变化太大了!即将毕业的会计统计93(1)班唐莉君同学回想起3年的“文化早餐”,很是留恋。她说,从念一首唐诗到提出一个问题,到“客串”主持人组织大家讨论,“文化早餐”滋养自己成长,慢慢地不再觉得它是一种负担,而是一次展现风采的机会,总巴不得快点轮到自己讲。
苏州农校是一所有89年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新近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中等农校教育改革先进单位”,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年轻的校长赵西华认为,学校坚持开展“文化早餐”活动,旨在训练同学们待人接物、谈吐表达的综合能力,因为往往从一个人几分钟的谈话,就可看出其内在素质的高低。经过“文化早餐”的哺育和熏陶,苏州农校的毕业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如今毕业生中已经出了一批20多岁的镇长和三十出头的县级领导干部,活跃在江苏各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