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切实加强农村物价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4
第1版(要闻)
专栏:

  切实加强农村物价工作
本报评论员
价格是一个与农民利益最直接、也是农民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加强农村物价工作已经成为当前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关系的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农村经济运行中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过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既高且乱,涉农收费名目繁多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问题是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但是,农村物价工作薄弱,国家各项物价方针政策在许多地方难以落实到位,乱涨价、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得不到有效的纠正查处,是致使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强农村物价工作,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保持全国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农村市场在全国统一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提高,农村市场价格水平的高低对整个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类约占一半,再加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消费品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是影响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稳定价格的基础在农业。
加强农村物价工作,是合理配置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繁荣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作用日益明显。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主要取决于价格的高低、成本的大小和收益的多少。农产品价格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农村的资源配置。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品供给总是“多了多了多,少了少了少”的扭秧歌,往往某些农产品的供给量稍微多一点,就立即引发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农民的利益因得不到及时相应的保护而遭受损失,结果是“谷贱伤农”,接踵而来的是生产大起大落。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是要加强农村物价工作,对农业实施价格保护和扶持措施,尽力克服市场机制对农业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目前,农村物价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还处于十分薄弱的状况。一些地方基层物价机构不稳定,监督力度不足,工作力量与工作任务严重脱节。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本报今天刊发的山西省临猗县围绕农村水电价格和多项收费等“热点”问题,积极建立农村物价管理新机制的报道,说明只要坚持党的农村政策,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维护农民的利益出发,就一定能够做好经济转轨新形势下的农村物价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