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英国人难说德国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4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英国人难说德国好
李文政
英国人难得说德国的好话,这是由来已久的事实。特别是报刊、电视上有关德国的评论和报道,没多少能令德国人高兴的,即使阴沉的“面孔”偶尔露出几分和煦,也会很快回归常态。
然而最近,英国新闻媒介却对德国人突绽笑脸。英国的全国性报刊《独立报》,6月底利用将近一版的篇幅,以“德国制造”为通栏标题,阐述德国人的创造力对英国文明的贡献和英德共享的传统。独立报“发现”,今日英国女王是德国巴腾伯格(Battenberg)王子的后裔,并由此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可以看成是“一场内战”。独立报说,是德国的马丁·路德给英国传来了新教;是德国的艺术风格深深影响了英国的绘画和建筑;是德国的古腾伯格印刷机给英国传来书籍印刷术;是德国的康德和尼采给英国带来深邃的哲学思维……还有,那个几乎可以被看作是德国人的弗洛伊德给英国人阐述了“性”的意义云云。与此同时,英国政要也发表讲话,说德国人是受英国欢迎的朋友。
这番一反常态的亲热表现,当然是有原因的。近期来,英国国内排斥德国的情绪十分强烈,英国一家大报说,“从牛肉到足球,一种反德的浪潮正席卷全国”。今年3月,是德国首倡禁止英国牛肉出口欧洲。英国首相和诸位大臣,多次奔走欧洲各国,要求尽快解除英国牛肉出口的限制,虽历时三月,赢得法国的同情与妥协,但德国人却寸步不让。英国新闻传媒代牛农屠户立言,言辞激烈地指责德国故意与英国作对,公然损害英国利益。这种反德情绪,至欧洲足球锦标赛前夕,发展到了危险的边缘。一位英国政治家警告说,人们可能借足球赛发泄对德国的不满。面对如此严重局面,英国报刊和政府领导人不得已急急出面补救,出来说些德国的好话,以求平缓国人情绪。
即便这样,英国六七个城市还是发生了骚乱,闹事分子攻击警察、砸毁店铺,放火焚烧德制汽车,英国报刊也难抑心中的不平,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冷峻,长篇大论地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战役80周年。阴冷的历史记载着:在法国北部的索姆河一线,德国人在1916年7月开始的4个月里,“屠杀”了英法军人数十万,其中英军40万!当年索姆河战役第一天,就有2万英兵战死在德军阵地前沿!各报的大文章、大照片、大标题,血红的罂粟花、百岁老兵的泪水和惨白的墓碑,再一次把英国人对德国的记忆推入历史的渊薮之中。那些刚刚说过的“好话”,已好似过眼烟云,随风飘散。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人们生活在现实中,也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历史之中。历史对现实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英国人难以对德国说好话,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英德对抗历史的一种折射。尽管英国人和德国人都有某种冲破历史阴影的愿望,可在民族利益的挑战面前,历史立即又变成现实情绪的直接而便当的发泄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