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也说“反弹琵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4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谈

  也说“反弹琵琶”
刘上洋
大凡看过《丝路花雨》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女主角那反弹琵琶的优美舞姿。据说,这一精彩独特的舞蹈艺术源自于敦煌壁画。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由此可以推之,至少在中国的唐代,是存在着反弹琵琶之音乐艺术的。
琵琶反着弹,乍看起来违反常规。殊不知,其特色也就在“反弹”上。琵琶“反弹”,往往可以起到“顺弹”所难以起到的效果。有些音调,“顺弹”平平如也,而一“反弹”,那韵味,那意境,也就出来了。琵琶艺术是这样,工作和生活的艺术又何尝不是这样。不少事情,循着常规顺着次序去做收获甚微,而反其理逆其道而行之则不仅成绩斐然,而且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这种“反弹琵琶”的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是经常运用的。过去我们曾多次提倡过。比如发展农业,有些地方就不是就农业抓农业,而是从发展工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入手,积累资金,反哺农业,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使农业不断登上了新的台阶。还有工作上的“倒计时法”,军事上的“围魏救赵法”,经营活动中的“人进我退,人下我上”策略,以及把困难当机遇,把压力当动力等,均属于“反弹琵琶”之类。就是一贯被人视为十分严谨的文学创作,有时也不免“反弹”一下。有篇资料介绍说,作家曹禺在写《雷雨》时,就不是从第一场开始动笔而是从第四场写起的。没想到创作上的“反弹琵琶”,产生了一出中国戏剧史上的不朽名著。
现在,我们仍要学会琵琶“反弹”,因为比之于“顺弹”,这是一种全新的弹法,墨守成规是弹不了的,必须有一种在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的精神。“反弹琵琶”是一项技术难度很大的艺术。不少人按常规的技法都难弹好,更何况“反弹”。乒乓国手刘国梁,原是打直拍快攻的,后来他“反弹琵琶”,改为直拍横打,起初很不适应,技术水平下降了不少。但他不灰心,在教练的指导下刻苦训练,终于娴熟地掌握了“反弹”这门乒球新技术,夺得了男子单打世界亚军。可见,要学好“琵琶反弹”的艺术,非得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不可。只有练得十指出血,练得腰酸臂疼,方能把“反弹”的指法和技巧真正学到手,从而弹奏出优美动听的乐章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