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宁波改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宁波改水
本报记者艾笑
水是生命的源泉。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农民,祖祖辈辈吃的、用的以及泄污靠的都是他们房前屋后的池塘和小溪。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经济的腾飞,农民们突然感到这池塘和小溪水,已成为制约发展的障碍。
在省名上都挂着双“水”的浙江,他们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比全国的人均占有量少8%。于是,长于造就成功商贾和科技英才的宁波,早在“六五”期间就在全国率先搞起了农村改水。
泗门看水
今年1月20日,全国农村百佳水厂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当时,“百佳”中余姚市泗门镇水厂引起记者注意。原因是大思想家黄宗羲曾有绝句“小堂占尽一湖春,咫尺村烟接市尘;日日街头鲑菜满,不妨长作泗门人。”但日前身临泗门,别有一番感受。
原来,地处宁波市腹地的余姚,南为“隔旬无雨溪水竭”的四明山,北是水质又咸又苦的沿海平原。维持74万人民生计的,是一条小小姚江和为数不多的水井。改水以前,供水所致的肠道传染病时有爆发流行。尤其泗门,70年代末已成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基地。每年排放盐卤水10万多吨,致使73万农民的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威胁。
1981年,泗门镇政府用准备建大礼堂的300万元,建成余姚市第一家日供水量2000吨的农村自来水厂,使1.3万农民吃上了同城里人一样的自来水。1991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个水厂又借助余姚市争取的300万元世界银行农村增益改水项目贷款和自筹的521万元资金,进行了扩建,使供水能力提高了7倍,管网长25公里,不仅解决了全镇8万人口的用水,还向邻近乡镇的3万农民供水。自打水厂扩建后,泗门镇的工业产值连年突破20亿元。农民称改水工作是“政府积德行善为民造福”。
宁波市副市长陈守义对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市各级政府在议定重要决策时,总因不同意见要通过讨论甚至争议才能定案。唯独农村改水,每次都是上下左右毫无异议地一致通过的。”
邱隘管水
有人告诉记者,全国农村改水启动最早、如今效益最好的省是浙江。浙江省负责同志介绍,全省改水最早、最好的是宁波市。宁波农村改水的窗口,是鄞县邱隘水厂。邱隘水厂是“农村改水先进单位”,今年全国“百佳”中也榜上有名。
在邱隘水厂的小会客室里,雅号“水龙王”的鄞县卫生局长兼党委书记戴国和与记者侃侃而谈。1982年,因为水质不好,鄞县曾发生过200多例霍乱。如今71.2万人的鄞县有32个自来水厂和132个自来水站,供水区覆盖了95.4%的农村人口,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他说:“鄞县的卫生工作,要切实为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服务,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服务。我们要求农村水厂也要与城市自来水厂具有同样的管理水平,做到水质好、水量足、水压高、计量准。”
眼前的邱隘水厂,庭院就像美丽的花园,洁净的车间和控制室里,电脑屏幕上在随时显示着各项技术数据。除应用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管理在保障着向全镇优质供水外,邱隘水厂还常常以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向兄弟农村水厂传授技术。1987年这里首先在水处理工艺中采用液氯消毒,稳定地提高了水质。1994年他们又与广东科学院合作,成功地安装了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使每千吨水的耗电由原来的210千瓦时下降至170千瓦时。邱隘水厂已从建厂初期“瞎子爬山”摸索着走,发展为技术输出了!
溪口让水
6月12日,宁波市自来水公司提出倡议,号召全市自来水企业自7月1日起向社会做出服务承诺。鉴于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厂条件不一,这个倡议并不涉及农村水厂。但奉化市溪口镇自来水厂厂长兼党委书记蒋金宝,却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准备接受服务承诺的挑战。
奉化市有乡镇水厂7个。建于1987年的溪口自来水厂,当时规模4000吨/日。1991年改水扩建至7085吨/日,去年又增容至2万吨/日,成为奉化最大水厂,受益人口达98%。尽管售水利微,但由于科学经营管理,这些年溪口自来水厂每年仍有十来万元盈利。蒋金宝主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水厂必须体现社会效益。几年前他们就开展了扶贫济困活动,对自来水管网不及的贫困住户,交不起安装费也给建个水站免费供水。一位85岁的五保户老婆婆,从没提出过要接自来水。但蒋金宝派人为她装上了水龙头,不出院子水就哗哗地进来了。老人感动地泪流满面:“自来水是城里人用嘛,我怎么也有了哇。”
这些年,溪口镇周围的很多村镇居民或集体,都受到过溪口水厂的帮助。因此,溪口水厂的口碑非常好。
据介绍,总人口522万的宁波市,农村人口447万,占88%。“八五”末的1995年底,农村改水受益者占96.2%,自来水受益占83%。
改水工作的开展和自来水的普及,按宁波人话说,改变了他们“春天吃药(农药)水,夏天吃臭水,秋天是污水,冬天难吃水”的状况,方便了群众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如今全市乡镇企业的渔业和海产品冷冻加工蓬勃发展,水介传染病发病率降低。政府为民众改水做了大量工作,改善了干群和党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附图片)
右下:昔日农民吃水靠池塘
左图:今日农家自来水进厨房
(浙江省爱国卫生委员会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