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扶贫”与“扶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5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扶贫”与“扶瓶”
周宪坤
目前,许多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大院,驻村蹲点,结穷亲戚,交穷朋友,与群众胼手胝足,为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出点子,找门路,既为群众解决了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密切了干群关系。这种做法值得称赞。
但也有少数干部下到基层,名义上是“扶贫”,实际上是“扶瓶”。他们有的连老百姓的门也未曾进一步,整天吃喝,酒醉醺醺,根本听不到群众呼声。有的干部到基层挂钩一年了,对基层工作说不出道道,可对跳舞、发廊、“卡拉OK”则津津乐道。这样的干部虽是少数,但严重地脱离了群众,损坏了党的形象,被群众讥讽为“扶瓶”干部。
干部包村挂钩,扶贫济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是当前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路子。作为党的干部,应当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深入到群众中去,跟他们同甘共苦,为他们排忧解难。藏族同胞称赞孔繁森为“活菩萨”,就因为他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心里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同样是蹲点,同样是扶贫,一个被讥讽为“扶瓶”干部,一个被称赞作“活菩萨”,真是天壤之别!
愿我们的“扶贫”干部莫成“扶瓶”干部,学学人民的好公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