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沿海发达地区扶贫的启示——福建省扶贫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5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目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也存在着贫困。沿海省份如何打好扶贫攻坚战,发挥其在全国扶贫攻坚中的作用,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沿海发达地区扶贫的启示
——福建省扶贫调研报告
范春永王青云邱天朝
福建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但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仍有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有些地方的贫困状况还较为严重。福建省的贫困状况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有一定的代表性。今年2、3月份,我们在福建省宁德等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扶贫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成效
据统计,1985年底福建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的人口为24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0%左右,共有17个贫困县,其中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14个、省定贫困县3个。这17个县的贫困人口为170万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只及全省平均水平的4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80%左右。1986年以来,福建省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不仅大幅度增加了扶贫投入,而且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到1993年底,全省贫困人口下降到80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3%左右,其中17个贫困县的贫困人口下降到28万人。至1995年底,贫困人口进一步下降到50多万人,罗源、建宁、福安、福鼎、诏安等5个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做法
1.对口支援,异地开发。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福建省开展了发达地、市支援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活动。泉州、厦门市与龙岩地区挂钩扶持;福州、莆田市与宁德地区挂钩扶持;漳州、南平、三明等地市在本地区开展挂钩扶持、结对子,相互帮助,不脱贫不脱钩。
另外,还鼓励发达地区的经济组织到贫困地区兴办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享受贫困地区的有关优惠政策,贫困地区也积极接纳发达地区转移来的具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与此同时,鼓励和引导尚不具备办企业条件的乡村,自愿互助,带资带劳到投资环境较好的城镇和工业小区进行异地开发,兴办二、三产业。利税返还给贫困地区,并享受贫困县乡的优惠政策。
2.以工代赈,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缺水少电,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为此,福建集中力量狠抓了国家以工代赈项目的配套落实,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片区综合开发治理,为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至1995年,国家共安排福建省以工代赈资金3715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达57320万元,合计投资规模9447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通过10年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全省已修建乡村公路5834公里;修建水利灌溉、江河海堤、城关防洪堤1045公里,受益灌溉面积62万亩;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34108千瓦,高低压输电线路42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万亩,农业综合开发(种果种树等)面积9.9万亩;实施旱地粮食工程29.2万亩,改造垦区2477万亩;开荒育林1.8万亩。
3.“造福工程”,搬迁移民。为贯彻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福建从1994年开始实施“造福工程”,即计划用7年时间(1994—2000年)将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偏僻贫困山村的10万贫困人口搬迁到生产和生活比较方便的行政主村或在公路沿线重建新村。1994年和1995年省财政分别从扶贫开发基金中拨出300万元和600万元用于“造福工程”的补助,对搬迁的贫困人口每人补助200元到300元,所在地(市)县也相应拨出配套资金进行补助。
4.立足优势,面向市场,培育脱贫致富的区域性支柱产业。福建省的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与浙江、江西交界的闽东、闽西边远山区。福建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除了着力强化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之外,特别注意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性脱贫支柱产业。闽东宁德地区的寿宁县等,根据当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组织农民大力发展花菇和茶叶生产,形成了“半县花菇半县茶”的格局,产品远销日本等地,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闽西农村山地综合开发、发展高优农业呈现好势头,其烤烟、水果、水产及连城地瓜干和水蜜桃、永福反季节蔬菜、武平食用菌、上杭杨梅等产品都已初步形成规模,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良好基础。
建议
1.继续贯彻执行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主要靠自己脱贫的政策。东部地区得益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脱贫致富方面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贫困的范围、程度以及贫困人口的实际生活水平,与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比较,情况要好得多。在扶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方面已经创造和积累了很多好经验,总体经济实力也较强,完全有能力靠自己解决贫困问题。因此,中央明确,今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脱贫问题,要靠自己解决,国家不再予以扶持。从福建的情况看,这项政策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继续贯彻执行。
2.贫困县脱贫指标应以多年平均值为依据,并采用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目前,我国确定贫困县是否脱贫以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依据。根据贫困县的共同特征,我们认为,国家贫困县脱贫指标除了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主外,还应考虑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交通、供电、供水状况等。另外,因为很多贫困县的脱贫产业比较单一,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若以一年指标值来衡量显然不够客观。我们在寿宁县了解到,该县的脱贫产业主要是花菇和茶叶,而花菇的行情受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很大,行情好,则农民收入猛增,行情不好,则农民收入猛跌。在这种情况下,以某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来确定其是否脱贫,有可能今年脱了贫,来年又戴上贫困帽子。(附图片)
压题照片:福建省宁德市发挥浅海滩涂优势,加快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图为渔民建起的海上网箱场。
新华社记者张生贵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