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职业教育与产品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5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职业教育与产品质量
陈兴贵
一位曾担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老同志在同记者谈话时讲到这样一段经历:前些年,他率团到澳大利亚考察内燃机。在展览会上,美国卡特波勒公司的柴油机放在台子上,底下铺着红色的地毯。机器开起来,什么问题也没有,连机器转动的声音也非常柔和;而我国的柴油机,放在展厅的水泥地上,周围还要铺上木屑,因为漏油太多,会把地上弄脏。结果呢?同样马力的柴油机,我们的卖价不到人家的1/10。
谈及我国柴油机同人家的差距,这位老同志深有感触地说,我国的相当一部分机械工人没有受过严格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技术素质和职业素质差啊!这位老同志大声疾呼:抓产品质量要从抓职业教育这个根本上着眼、着手。
这位老同志讲的这段经历,发表的这个意见值得认真思考、认真对待。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关乎企业生命。这一点,企业家体会最深。然而,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在认识上恐怕就不一样了;从抓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战略角度去思考、去对待产品质量的人恐怕还不多。
德国产品以质量高享誉世界。产品是靠人生产的。德国高质量的产品背后,是一大批经过严格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训练的高质量的技术工人。而这些高质量的技术工人,则来自于在世界上堪称模范的德国职业教育。据悉,目前在德国由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就有12大类375种。全德国同龄人中70%的年轻人接受“在企业是学徒,在学校是学生”的“双元制”职业培训。德国总理科尔为此自豪地说:“经过很好职业培训的青年是德国最大的资本,是经济稳定的保障。”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教育事业主要是各州的权限,但职业教育立法却是以国家法律为主,来规范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可见职业教育在德国教育事业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尽管近十几年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有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相对而言,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较之于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水平,就有相当大的距离了。这距离,不仅仅反映在对职业教育的投资、职业教育的师资水平、职业教育的教学设备、职业教育的管理、规划等方面,更重要的反映在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运行。小学—中学—大学,这是一般家长和青年人的抉择,是被社会公认为“最有出息”、“最有前途”的出路。而接受职业教育,则被认为是等而下之,无可奈何的选择。一句话,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在有些人的眼里地位是不高的。可以说,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认识上、措施上没有将其放到相应的地位;就教育为经济服务的总体而言,职业教育这一重要的渠道成了薄弱的环节。
职业教育的薄弱,一般学校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职业道德训练的重视不够,措施的不得力、不落实,人们对职业教育或多或少的轻视,造成了我国绝大多数青年人在就业前缺乏严格的职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的训练,造成了职业技术技能的缺陷和职业道德的先天不足,造成了第一线职工队伍素质不高。
我国正在大力抓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方面,成为社会各界大声疾呼的一个突出问题。
提高产品质量,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去做。但从根本上讲,提高职工素质则是最重要的。从教育和企业两个方面来讲,加强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把我国职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历史责任已经紧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既是我国教育事业深入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企业改革,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实现我国经济两个转变的进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将更显重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