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开放兴衡阳——对中部经济发展的一点思考(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6
第2版(经济)
专栏:

  开放兴衡阳
——对中部经济发展的一点思考(上)
本报记者夏珺蒋亚平
到衡阳,第二天吃早茶,饭店爆满,身边还有站着等位的人。这情景在衡阳见到,还真有点新鲜。衡阳,看上去确是一片欣欣向荣:街巷上那脚步匆匆的人流,南来北往穿梭般的车流,熙熙攘攘的市场……据省会来的同志评价,这里的繁华甚至超过了长沙。
支撑这一片繁华的,是近年来衡阳高速发展的经济。其主要经济指标在湖南省的位次连年跃升。1995年,衡阳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8亿元,增长13.8%,列全省第二;工业生产增幅34.75%,排全省第三;粮食总产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衡阳近年的突起,得益于开放。
开放:解放思想仍是迫切任务
衡阳在历史上就是湖南乃至整个中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有着中部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京广铁路穿城而过,连接西南的湘桂铁路由此发端,107、322两条国道(公路)贯穿全境。中部地区不一定有资源,衡阳却很幸运,是全国颇有名气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湖南是农业大省,衡阳农业在湖南也是举足轻重。南岳衡山,更是衡阳旅游资源的王牌。
然而,一段时间里,衡阳的优势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缓慢。1993年6月,新的一届市委、市政府上任。经过认真的调查、思考,衡阳人在这样一点上形成了新的共识:衡阳发展慢,最根本的原因是开放度不够,是思想观念陈旧、保守。开放,须先“放”自己,解开捆绑自己思想的绳索。于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15个年头,在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一年多后,地处湘南的衡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开展了一场“以新思想、新观念促进改革开放”的大讨论,他们称之为“以新促放”先导工程。
衡阳自我兴起的这堂思想解放的功课,绝不是迟到的偶然。它表明,即使在改革开放已经十几年的今天,中西部地区,解放思想仍然是一个迫切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革命,不换脑子,不变观念,就不可能顺应潮流,适应市场经济。精力充沛的衡阳市委书记颜永盛对此很沉稳地作了带有哲学意味的解释:“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有一个解放思想的问题。”
衡阳的这项“先导工程”强化了各级领导者的市场取向意识,使他们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理论有了新的认识,想问题、办事情有了新的思路: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实际去大胆地创造,走出自己的路来。
观念无形,行为先导。衡阳经济日后的加快发展由此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开放:打破封闭才能抓住机遇
市场经济是机遇经济,封闭与机遇无缘。
衡山七十二峰。第一峰在衡阳市城南,名曰“回雁峰”,因“北雁南飞,至此而回”得名。这是衡阳所处特殊位置的一种象征。衡阳处在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带,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前些年高歌猛进的沿海地区,如广东省,土地、劳动力价格等也逐步攀升,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和对内地资源的渴求,近年来外商对中国的投资重心正在规律性地由沿海向内地推移。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到内地寻找发展机会。处在沿海与内地过渡带的衡阳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但机遇不只属于衡阳。单讲广东的辐射,与衡阳面对同样机遇的,广西有梧州、玉林、桂林,江西有赣州,湖南有郴州和零陵。各路兵马,谁能抢占先机,多占份额,要看身手。市长贺同新给我们讲了发生在几年前的一件事。一位外商来谈项目,谈完后说什么也不愿住下来,披星戴月地赶回长沙。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经济是领导经济,市场经济是朋友经济。一个地方,连个朋友都不愿意来,或者来了就想走,经济怎么能发展起来呢?
衡阳人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响亮地提出“要营造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改善投资环境,衡阳从软硬两方面入手,首先抓人的素质、精神面貌,抓文明规范,讲办事效率,要求涉外部门的干部上班穿西装、打领带,讲普通话,并懂一点外语。硬环境,狠抓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107国道衡阳境内路段经过改建,达到了国家二级公路标准。横贯耒阳、常宁两县的三南公路(湘南、赣南、闽南)的建成通车,为衡阳与外地的沟通增加了新的纽带。整个湘江水系衡阳境内的通道共七条,通航里程达675公里,进长沙、入洞庭、下长江,与华东各省相连。衡阳机场也已开通至广州、深圳的航线。今天的衡阳,水、陆、空条条道路连八方,为以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