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调整复调整确保核优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5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调整复调整确保核优势
本报记者张亮
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即通称的“星球大战”计划是1983年出台的。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正处于白热化阶段。美国的基本设想是,在下个世纪初建立一个“太空盾牌”:以定向能武器为主,动能武器为辅,空间部署的武器和陆基部署的武器构成一个多层综合防御体系,使美国免受苏联战略导弹的袭击。可见,“星球大战”计划是冷战的产物。而今,冷战已经结束,美国却并未真正放弃这个计划,只是作些技术性调整,其目标依然是确保美国在世界上的核优势及其唯一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
今年2月,国防部长佩里宣布,美国将全面调整原定的反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当前急需的不是建立全国性的反导弹防御体系,也不是发展“高空战术导弹防御系统”,而是首先更新曾在海湾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爱国者”导弹和能在海上发射的“低层导弹防御系统”。克林顿总统也对此作过进一步阐述:每年花费30亿美元建起强大的、灵敏的国家导弹防御体系,其首要重点是防御短程和中程导弹对美国驻军或其盟友攻击的近期威胁,还将配备改进型的“爱国者”导弹、海军的“低层和高层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将在2000年前研制出上述防御系统,并于2003年进行部署。这实际上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第三次调整。
此前,布什政府于90年代初动过第一次小手术,将“星球大战”计划调整为“对付有限打击的全球防御系统”,对其规模、目标、防御范围以及所需费用均作了适当压缩。1993年5月,克林顿政府对此又作了重大调整,宣布放弃“星球大战”计划,转而实施“战区导弹防御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研制能击落短程和中程导弹的武器系统;二是研制对付远程战略导弹的武器系统。
美国3次调整“星球大战”计划既有内因,也有外因。首先,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原苏联对美国的大规模导弹袭击的威胁已几乎不复存在,因此建立一个“天衣无缝”的战略防御体系已无实际意义。其次,研制费用太高。计划实施10年中,已累计耗资近400亿美元,全部费用估计高达万亿美元。美国国债连年剧增,现已突破4万亿美元,若原封不动地继续推进“星球大战”计划,必将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第三,它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许多科学家认为其中诸多问题难以攻克,有些人甚至拒绝参加。此外,美国不希望看到美苏(俄)达成的裁军协议因“星球大战”计划而付诸东流。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星球大战”计划受到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的约束。美国和原苏联于1972年5月26日签署的这项条约明确规定,双方只能在储有核武器的周围的一个地点部署反导弹防御系统,不得部署反战略弹道导弹的全国性防御系统。而反弹道导弹条约是美苏第一和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俄罗斯因此曾一再警告说,如果美国违反反弹道导弹条约,俄将停止实施第一和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克林顿也承认,美国建立全国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违反本来能使美国较为安全可靠的军备控制协议”。
美国目前推行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是克林顿政府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最终是要建成一个类似“星球大战”计划的防御体系。克林顿声称,美国推行该计划是为了对付某些“不负责任的国家”对美国发动核导弹袭击。实际上,这更多地是个借口,其真正原因远非如此。首先,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并未像美国期望的那样发展。美俄两国虽然不再把核导弹瞄准对方,但这两个核大国之间的不信任和相互猜疑近一二年来明显加深。因此,“战区导弹防御计划”仍然有防范俄罗斯的一面。其次,对付可能出现的核扩散。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拥有发展核武器的能力。另外,诱使其西方盟国参与该计划,以便利用这些国家的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从而提高美国经济的竞争力。美国在这方面已受益匪浅。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美国的反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依然是为了确保其核优势,以推行它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美国继续推行这一计划势必对世界军事格局乃至整个国际形势造成严重影响,并且有可能导致地区局势趋向紧张。这同谋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是背道而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