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民主选举厂长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漫话

  民主选举厂长好
季音
报载:河南洛阳市色织一厂连续八年亏损,到一九九二年初累计亏损额达七百三十万元,企业濒临绝境。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职工们决定自己选举厂长,全厂九十四名职工,以八十七票选出了原布机车间主任、共产党员马明山为新厂长。在他的带领下,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改革,仅一年余就扭亏为盈,一九九四年和一九九五年共实现利税九十七点二万元,是近十年来首次向国家交纳税金。这个曾被人称为“油尽灯灭”的国有企业,居然奇迹般地变成一家充满生机的工厂。
中共河南省委和省政府从色织一厂的变革中得到启发,作出了“亏损企业的经营者要改革单一任命制,逐步实行民主选举”的决定。决定实施后,处于亏损的一百六十四家国有企业和三百二十一家集体企业实行了民主选举厂长,到一九九五年底,仅国有企业就有百分之四十七扭亏为盈。
读了这篇报道,令人振奋,也发人思考。
多年来,我们对国有企业甚至集体企业的主要领导人,一直采用任命制,由上级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委派,本企业的职工无权过问。实行这种体制有历史原因。现在看来,它还有很大的缺陷,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系于人事部门,这些部门挑选的厂长称职固然好,人选不当,就会带来严重后果。据河南省委组织部调查,这个省亏损的国有企业中,约有半数左右是由于领导班子不力而造成的。这些领导干部或者是本人素质差,不适应新形势,导致企业人心涣散,规章制度废弛;或者是由于干部以权谋私,风气不正,把企业引上了邪路,等等。总之,领导是关键,特别是“第一把手”是关键,这个普通道理,在这里得到了再次证实。
那么,洛阳色织一厂等企业由职工选出的厂长,何以能较快地改变企业面貌呢?首先,这些干部是全厂职工推举出来的,职工最了解他们的底细,人选误差极小。他们在群众中有威信,也与职工有密切的联系。其次,这些民主选举出来的厂长的精神状态也大不一样,他们受全体职工之托,重任在肩,也就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领导班子和职工拧成了一股劲,就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洛阳色织一厂等企业民主选举厂长取得成功的事实,证明在一些长期亏损的后进企业里,采取民选厂长的办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从一个企业来说,职工就是企业的主人。他们运用自己的民主权利,推选企业的领导人,是完全合理合法,无可厚非。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李鹏总理在关于“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目标的报告里指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民主选举厂长的做法,显然完全符合这个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