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旧的习俗不断被破除健康文化越来越丰富贵阳农民生活方式走向文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7
第4版(要闻)
专栏:

  旧的习俗不断被破除健康文化越来越丰富
贵阳农民生活方式走向文明
本报贵阳7月16日电记者胡跃平报道:贵州省贵阳市重视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可喜变化,农村文化阵地办得有声有色。
在离贵阳较为偏远的高坡、马林、孟关等乡村,记者看到,昔日用木棒支起的茅厕,被一座座敞亮的带沼气室的砖体结构厕所替代,猪、牛圈栏紧挨其旁,人畜同住已成为历史;过去,有的农户一年难洗几次澡,现在不少农家安装了热水器,收工回来了随时洗上热水澡;以前喝酒划拳、牌将赌博似乎成了农民闲时的“爱好”,如今,大多数人的爱好已转到电视机前或文化室、农民技术学校里。沙文乡的四方坡村,家家庭院里石板洗得雪白,院内草木葱茏,花果飘香。乡长李天权介绍:这几年群众观念在变化,许多旧习被破除。就拿殡葬改革来讲,百分之百火化,并杜绝骨灰入棺,全乡16个村,村村建起公墓,安葬骨灰盒。
在破除陈规陋习的同时,该市的农村文化建设也有声有色。市里根据各区乡的实际,经常组织群众性、民俗性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或编排节目参加省市的节日演出活动和各种比赛,“乡乡一台戏,村村有节目”,已成为市郊农村节日文化活动的一大特点,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贵阳市现有170多万农村人口。市委、市政府认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是长期的工作,不能等到所有人的温饱问题都解决后再来抓精神文明建设。在抓经济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繁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创造条件。为使农村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市里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内容,各区政府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活动等列入业务目标。“八五”期间,市、区(县)、乡三级投入到文化阵地建设上的资金达2000多万元。沙文乡建起了全省第一个“农村儿童文化园”,培养了一批在音乐、舞蹈、棋类、书画、科普等方面有特长的儿童,受到文化部的表彰。据了解,该市所辖白云、乌当、花溪三郊区,乡乡建有文化广播电视站,村村有文化室和党员活动室;乡乡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村村通广播;8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白云区文化馆获“全国标准文化馆”称号,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并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贵阳市还利用农村站、室的文化阵地,成立“农民技术学校”,聘请专家定期给农民上技术课,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并建立了每两月一次流动图书借阅制度,为乡村送去了大批农业科普图书,开拓农民的科技视野。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亿元乡”和“小康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