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民不富心不安——记山东省冠县县委书记潘太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6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民不富心不安
——记山东省冠县县委书记潘太银
杨扬司印居
“民不富心不安,县不富心不甘。”这是山东省冠县县委书记潘太银常说的一句话。1993年元月,潘太银出任全国贫困县之一——冠县县委书记。他看到这个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冠县,至1992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00多元,69万人中尚有24万人仍未脱贫,心情沉重,暗下决心,要尽快找到一条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上任之初,他和县长宋来君及县委、政府的领导,兵分四路,深入乡村调查研究。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冠县土地资源丰富,几十万亩荒地尚未开垦,适宜发展以林果、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另外,冠县是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先进县,具有林多、草多的优势,发展以食草为主的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当务之急,必须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于是,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西部花生东部莲,黄河故道建果园,家家户户搞饲养,城区周围抓菜篮,乡村企业抓重点,个体经济大发展”的发展战略。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全县新发展优质果树50万亩,人均7分多,年产鲜果5000多万公斤;全县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年总产1亿多公斤;畜牧业发展更快更猛,全县大牲畜存栏19.73万头,羊存栏104万只,比1992年分别增长41%和93%,已成为山东省养羊第二大县;花生面积35万亩,总产7000万公斤,在全国属油料大县。林果、畜牧、蔬菜、油料已发展成为冠县农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
水是农业的命脉。冠县地处鲁西北,干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潘太银和县委“一班人”把改善水利条件当作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组织千人的水利专业队,常年施工不停;每年冬春,县委、县政府组织10万民工兴修水利,冬春大干,农忙抽空干,连年治水不断线。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战,开挖沟渠600条,长1200公里,动土1000多万立方米,打机井2000余眼,建扬水站12座、装机2720马力,提水能力达到2.5亿立方米,比两年前提高一倍多;全县水浇地面积也由1992年的50多万亩扩大到10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7.7%。
伴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冠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199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82元,比1992年增加626元;粮食年总产比1992年增产2.6亿公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