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多为读者献精品——来自中国出版成就展的报告(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7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多为读者献精品
——来自中国出版成就展的报告(上)
本报记者杨明方
这几天,北京展览馆1.4万平方米的展厅,成了一片真正的“书海”:从卷帙浩繁的大工程到精薄短巧的小册子,从装帧精美的珍藏版到朴实清新的普及本……参展的出版物大都是“八五”期间出版的重点图书和荣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优秀期刊奖等奖励的精品。
传世之作:体现当代文化最高水平
“八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界制订了第一个国家重点图书选题规划,以此为核心,组织实施了多门类、多层次的出版繁荣工程。
如今,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丰碑”的盛世巨典《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已经出齐;反映我国美术成就的《中国美术全集》60卷相继问世;汇集世界一流作家一流作品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323卷已与读者见面;迄今为止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的《汉语大字典》由湖北、四川两省联手推出;范文澜、郭沫若先生生前未竟事业《中国通史》10卷、《中国史稿》7卷由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英藏敦煌文献》,将大批流失在国外的敦煌文献收录其中,为那段震古铄金的中华文明揩去沧桑岁月的尘埃……
这些出版工程耗资巨大,动用人力众多。我国出版界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酣畅淋漓地书写着文化整理、文化积累的大文章。
重版率:出版业阶段性转移的标志
自古以来,出版就承担着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播的双重功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出版界更是大有作为。
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郑法清对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前不久市里组织“送书下乡”,有人以为农村青年只爱看武打言情小说,觉得没必要捎上“雅得出名”的“百花散文书系”;到了乡下,没想到“百花散文”颇受大伙儿青睐,很多人整套整套地往回买。郑法清从中悟出,只要真正是精品,在大众中肯定有市场。“百花散文书系”精选散文名家代表作,每册12万字左右,从1990年推出至今,已普遍重印六七次,有的印数达到20万册。
据了解,从1978年到1994年,我国出版业经历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出版社从105家增加到540家,年出书从1万种增加到9万种。1994年提出新闻出版业实现从数量规模向优质高效阶段性转移的方针之后,出书结构趋于优化。1995年,全国新版书比上年减少13.2%,重版书品种和总印数分别增长26.4%和3.8%,重版率达到41.6%,为历史最高水平。行家指出,重版率提高是我国出版业渐入佳境的重要标志。
不独图书如此,期刊也是一样。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读者》,1981年创刊时印数只有3万份。《读者》在编辑部之外建立了千百万读者组成的“大编辑部”,使她视野开阔,稿源丰富,成为公认的高品位、高格调的精品杂志,1995年月均发行量400万份。主编陈绍泉认为,《读者》的成功来源于“大众参与”的办刊路线。
“精品”最终的衡量准绳是老百姓。
从机制上保障精品迭出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唤精品,但精品不会轻易地招之即来。为什么在“八五”期间精品能像涌泉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宏观管理体系入手,答案便会迎刃而解。正在建立之中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体制,蕴含着一整套促使精品脱颖而出的机制——
制定国家重点图书选题规划是我国的一个创造,这个创造诞生于“八五”。新闻出版署图书司副司长阎晓宏介绍说,当初准备制定规划的消息一经公布,全国出版界群情振奋,470多家出版社上报选题十万余项,光卡片就堆了半间屋。署里组织专家开了20多次论证会,从中确定了1069项具有文化积累意义和重大学术价值的选题。有些省份还制定了自己的重点图书计划,形成了一个精品网络。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向出版业倾斜,将部分出版所得税返还给出版系统,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出版基金。新闻出版署计划财务司提供的材料表明,我国出版系统每年由此获得的经费达五六亿元。国家和一些省、市还专项设立了“科技著作出版基金”。
“八五”期间,国家新闻出版署相继推出《报纸质量管理标准》、《社科期刊质量管理标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构成了可操作的新闻出版质量保障体系。针对一段时期图书质量存在的问题,新闻出版署1994、1995年连续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图书质量大检查,对检查出的不合格图书及出版社进行了公开批评和处罚。
我国新闻出版界的一系列评奖体系,对抓重点、促精品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迄今为止,侧重反映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主旋律的“五个一工程奖”中的“一本好书”评选已进行了4年,注重学术水平和文化积累价值的国家图书奖已评选了两届,注意图书的社会影响和发行量的中国图书奖已评选了9次。各个奖项的侧重点不同,但它们的示范效应正在新闻出版界蔓延。江苏教育出版社社长赵所生说:“评奖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评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一个出版社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挑剔的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全社出版物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诚哉斯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