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拚搏在农业科学前沿——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7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拚搏在农业科学前沿
——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本报记者蒋建科
在中国农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东侧,一座乳白色大楼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该院最年轻、充满活力的一个研究机构——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近百名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农业科学的最前沿。
以重组DNA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始于本世纪70年代。它突破了生物物种间遗传物质转移与交换的天然屏障,使人类从对生物的简单认识和利用一跃进入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和创造生物性状的新时代。80年代以后,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异军突起。1983年国际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诞生,随后几年,转移抗病毒、抗虫、抗除草剂基因的农作物,如烟草、番茄、马铃薯等相继问世,并开始进入田间试验。这些喜讯如滚滚春雷,震撼了国际生命科学领域,激荡起人们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的美好遐想。
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国门的一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如沈谨朴、贾士荣、尤崇杓、岳绍先等最先感受到了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强烈反差,也最先意识到这是我国农业科学发展的新契机。他们一回到祖国,便向农科院和农业部提出了创建农业生物技术专门研究机构的建议。当时以何康、卢良恕为首的部、院领导对专家们的建议给予坚决的支持。院党组专门成立了生物技术研究领导小组,并决定集中精兵强将,将先期建立的院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室(挂靠在土肥所,范云六负责)与植物细胞工程和单克隆抗体课题组(设在蔬菜所,分别由贾士荣、蔡少华负责)合并,组建一支敢于攻坚,敢为人先的科技骨干队伍。时隔10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已经在国际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10年实践已有力地证明了当年创建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建议和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非常及时的。
生物技术中心筹备期间和成立之初一共只有二十几位同志,缺乏足够的研究经费,没有像样的仪器设备,三个实验室分散在土肥所和蔬菜所,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把大家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在沈谨朴、范云六、贾士荣等同志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团结合作、埋头苦干,短短几年间科研工作就取得了一系列进展。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与应用,黄瓜、白菜等植物原生质体培养,马铃薯遗传转化,马铃薯X和Y病毒单克隆抗体试剂盒研制,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克隆以及转基因水稻等接连获得成功。近年来,生物技术中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特别是863重大关键技术项目——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成功进行Bt杀虫蛋白基因人工合成与转移育成抗虫棉花的第二个国家。转基因抗虫棉株系的获得,大大加速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为减轻棉铃虫的危害带来了希望。其他重要的科研进展和成果还有:抗菌肽基因的合成与抗青枯病马铃薯转基因株系的获得,转双价基因抗虫烟草的培育,高含硫氨基酸转基因苜蓿的研究,马铃薯Y病毒中和抗体重链和轻链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等。这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具有创新与特色的研究成果已为国内外科学家们所瞩目。
高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一流人才的培养和一支能攻坚的科研梯队的建设是取得竞争胜利的关键。生物技术中心现在拥有以范云六、贾士荣研究员为代表的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他们献身科学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勤奋顽强的工作作风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在他们的精心培养下,一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正在迅速成长。10年来,生物技术中心共培养了博士毕业生11名,硕士毕业生27名,博士后1人,现有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2名。目前,已有3名中青年获得该院学科带头人的提名人,2名被农业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年轻一代中,不少人已在国际或国内生物技术舞台上崭露头角,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郭三堆研究员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多年坚持扎根于祖国的土地,敢于攻占农业生物技术的制高点。为了早日育成我国自己的转基因抗虫棉,他带领一批有志青年夜以继日,奋力拚搏,终于获得了达到国际先进、部分为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抗虫棉课题组因其出色的工作在最近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实施10周年庆祝大会上荣获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中心主任黄大昉研究员兴奋地说,10年来,生物技术中心的科技人员共承担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共58项,获得国家与部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已鉴定成果15项,申请国家科技发明专利3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超过200篇。此外,1992年以来,生物技术中心共接待各国学者来访40余次,邀请国外专家讲学14次,接待国内外近40个科研与教学单位的客座研究人员60余人。这一切说明生物技术中心已成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