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凤凰涅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7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凤凰涅槃
肖劲风关仁山
谨以此文纪念唐山抗震救灾20周年
——题记

唐山,冀东平原上美丽的凤凰城。
凤凰之所以成为唐山人心目中的吉祥鸟,是因为古有凤凰栖落城内山头的传说。唐山城既有凤凰的清秀明丽,又透着北方大平原的质朴和粗犷。唐山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是一座工矿企业云集、经济发达的北方重要工业城市。
然而,就在20年前7月28日凌晨3点42分的那个悲惨的瞬间,7.8级的强烈地震无情地摇撼着这方土地,蓝光闪射,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老城夷为墟土,24万生灵殁于瓦砾,16万多人伤残,7000多个家庭断门绝烟。京津蒙难,全球震惊。毛主席、党中央和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唐山。毛主席重病期间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就是唐山大地震的报告。废墟中的唐山留在一位伟人心中。20年以后的今天,新唐山的土地上仍留有那殷殷温情。
在那危难的日子里,中央慰问团亲临视察,省市党政领导现场指挥抢险。解放军舍生忘死,排险救人,四面八方捐物赠款,使唐山人能够度过缺粮断水的绝境,外转伤员、清尸防疫、通水通电、发放救济物资等迅即展开。震后10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工,商店次第开业;冬前,百万余间简易住房起于废墟,所有灾民无一冻馁;灾后瘟疫未萌,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
从零开始,唐山人又着手建造一个新唐山。
唐山不会沉落,唐山有着无数辉煌的历史。清朝末年,唐山还只是一个萧瑟荒村,勤劳勇敢的唐山人民相继建起中国第一座大机器采煤矿山——开平矿务公司,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唐胥路,第一台机车龙号机车,第一座水泥厂——唐山细敏土厂。革命先驱李大钊就是从这块热土上走出去的。
也正是从那灾难的瞬间起,唐山人对生命和创造有了特殊的理解;沉重的馈赠,弥合着心灵的断层。当时,国际上曾传言,中国的唐山从地球上消失了。唐山的崛起和振兴,是一个响亮的回答。唐山人向世界诉说: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唐山人是震不垮的。
1979年春天,唐山重建拉开了序幕。
这一宏伟大业,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省市纷纷派出工程技术人员,与唐山人民并肩战斗,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重建大会战。仅一年半时间,完成了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煤气、供电、供热、绿化等专项设施。10万建筑大军云集唐山,国家下拨专项资金近50亿元。10年里,全市恢复建设竣工面积1800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及其他建筑678万平方米,住宅面积1122万平方米,有23万户居民喜迁新居。1990年11月13日,联合国向唐山市颁发了“人居荣誉奖”,唐山市政府被评为联合国“为人类住区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新唐山是壮美的,这只多灾多难的苦舟,正在追赶新世纪的太阳。她已成为寻找光明之门的路标。
新唐山首先是一座防震城市,她的总体布局极为合理,为了避免企业和人口过于集中,除开平区原地重建外,其余分为鼎足而立的三大部分,老市区、古冶区和新区。老市区以新华道为界分为路南区和路北区,是唐山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古冶区以开滦煤矿为核心,依矿定点,相对集中,形成紧密相联的矿区城镇;新区是大地震后新建的一个区,这里有闻名全国的唐山铁路机车车辆厂、冀东水泥厂、新华纺织厂等,厂区和生活区用绿化带截然分开。各区之间铁路、公路相联,浑然一体。同时,城市功能分区更为科学,住宅区与工业区分开,居民小区建设配套,配有各种商店、学校、幼儿园和小型公园等,楼群之间通道如织,翠荫夹道,城市交通四通八达。在绿化美化上,新唐山做到了点、线、面的结合,公园、绿地与林荫道相匹配的新城市美化体系。因此,它比震前的唐山更为漂亮、美观,获得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誉。1993年,唐山被评为全国城市容貌综合先进单位。唐山以第二次新生告诉世人:唐山人没有被震垮,唐山不仅没有从地球上消失,反而走向新的辉煌。新唐山的崛起又是一个奇迹。

20年过去了,唐山的经济腾飞令世人瞩目。唐山不仅医治了地震创伤,而且冲上了市场经济的潮头。1989年,唐山进入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城市行列。1995年达到近500亿元。
唐山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城市。在全部164个工业门类中,唐山拥有113个,1340多种工业产品,形成了煤炭、冶金、陶瓷、机械、电力、化工、纺织等工业体系。全市工农业连年丰收,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形成了粮棉油、肉蛋奶、水产品、蔬菜、果品等基地。同时,交通邮电事业也有新的突破,商品流通繁荣兴旺,市场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唐山已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少环节”的开放市场体系。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唐山的龙头在渤海湾苏醒。
1993年7月17日,唐山市与北京市政府签订了联合建港协议,并将唐山港更名为“京唐港”。京唐港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向世界通航。一艘艘货轮,载着唐山人火热的心远航。
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唐山市委书记梁志忠和市长张和多次深入港区,为京唐港建设花去了大量心血。
如今,京唐港已经形成了660万吨的年吞吐能力,在全国众多的沿海港口中进入前20名。特别是与国际通航以来,各国进出港货轮络绎不绝。唐山的丰富资源钢材、煤炭、水泥、原盐和粮食运往世界各地。
开滦煤矿,始建于光绪年间,是我国第一座大机器采煤矿山。清末,英帝国主义将这里优质原煤肆意掠夺,后来回到国人手中,几番风雨,终于在共产党领导下得到振兴。昔日的煤花子当家做了主人,“开滦”早已被世人瞩目。经过百年开采,仍有可开采储量50亿吨。那场地震,使开滦蒙受巨大损失。英雄的开滦人,从深深的巷道里爬出来,掩埋了亲人的尸体,就投入恢复生产的大决战。短暂的时间里,开滦煤又源源不断地运往祖国各地。
在那特殊的日子里,受创的唐山人真切地感到爱的温暖。唐山这个“北方瓷都”,曾在震后重点改造了骨质瓷、白玉瓷、白兰瓷、玉兰瓷等五朵金花产品,曾将“五朵金花”送往全国各地,回报祖国人民的一片爱心。陶瓷行业,也是地震的重灾区。坚信人定胜天的陶瓷行业工人干部,顽强拚搏,经过20年的苦战,使有600余年历史的地方瓷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外闻名、气势恢宏的中国著名瓷区。作为唐山陶瓷支柱企业的唐山市陶瓷工业公司,产品花色品种达1000多种,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能力达4500万美元。他们成功地搞成了8家合资企业。1996年的春天,他们在美国东西海岸的纽约和洛杉矶分别合资兴办了“唐山陶瓷美国持股有限公司”和“唐山(美国)国际公司”,迈出了跨国经营的第一步。北方瓷都,盛满对生命的爱。
在唐山大地震整体灾难中,所有的细节可以忽略,但是震中是不能忘记的,震中丰南县是个重灾区。当时丰南震亡36884人,400万间房屋倒塌,良田断裂,直接经济损失3.3亿元。
危难之际,英雄的丰南人没有被巨大的灾难吓倒,他们掩埋了亲人尸体,投入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战斗。20年的汗水,使丰南从废墟上崛起了,耸立起崭新的风姿。1990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北省“十强县(市)”之首,连续二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1994年4月5日,丰南撤县建市。1995年,丰南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6.5亿元,比震前的1975年增长了10倍多。丰南市,已成为渤海岸边的一颗明珠。
作为唐山大地震的乡下重灾区——芦台农场,在震后20年,也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子。这里是一个有4万人口、11万亩耕地、下辖5个分场、7个实体公司、70多家工厂、两个乡20个村的农场,地处唐山市的最西端。1989年,他们开始跨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1992年以来,芦台农场连续4年名列河北省农垦第一位,1994年跻身全国农垦前八强。1995年完成社会总产值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这里之所以能短时间腾飞,老百姓无不夸奖他们的场长、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进辉。
1984年的寒冬,刘进辉被破格提拔为农场场长,他带领工人农民,从零起步,艰难地在黑土地上跋涉。他们制定的“一一八”工程,即一条思路、一个方针和八项战略。一条思路是“立足农场、依托京津、双向开放、外向带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一个方针是“发展农业、主攻工业、开拓三产、搞活流通”。八项战略依次为,靠名牌产品打天下;全方位开拓市场;五龙腾飞奔小康发展龙型经济;强化支柱产业;高新快发展工业、一年上路、二年进城、三年出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科技兴场,以人为本创大业;培育和发展企业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批企业家等。这些措施,果然有效,使农场经济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如农场生产的“羚羊”、“盾友”牌钢制文件柜、“工农”牌奶粉、“三硕”牌油毡等获得省部优质名牌产品称号。这些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欧美、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刘进辉场长说,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对项目要看得准,上得快,早一步满园春色,慢半拍时过境迁。他们前进的足音已经融进唐山经济大合唱的旋律中去了。

经历这场劫难的唐山人,更加珍惜平安的生活,更加珍重人间的爱。每到清明节,唐山人都是默默地对死者进行祭奠,纪念为地震死难的亲人。逢上清明雨,雨是黑色的。但唐山人的心灵却是透明的。他们对亲人怀想的时候,也会想起那些劫难后留下的遗孤。
在大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共有4202人。这些孤儿,当时年龄小的还在吃奶,年龄大点的也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抚育孤儿是震后的一个突出问题。党和政府特别在石家庄、邢台等地建立了育红学校,抚养教育这些孤儿,倾注了一片爱心。
石家庄育红学校校长董玉国从各地抽调了123名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政府迅速盖起了宿舍和教室,社会自动捐献,为孤儿们送来被褥衣物。董玉国校长同孤儿们同吃同住。由于地震造成的恐惧心理,每逢刮风下雨,孤儿们又哭又闹时,老师们安慰他们,与他们睡在一起,待他们如自己的儿女。如今孩子长大成家了,经常要去看他们的“妈妈”。孤儿们感到:孤儿不孤,祖国就是亲娘。
育红学校婴儿室收养了5名婴孩。两个大的1周岁,3个小的女婴只有6个月。大的一个叫涛涛,一个叫强强,而那三个小的则无名无姓了。校党委和阿姨共商给她们起名叫党育红、党育苗、党育新。她们都姓党,是党的女儿。阿姨们对她们倍加关怀、照顾,精心培养,使这三朵小花都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了。1991年春节晚会,江泽民总书记接见的唐山孤儿,便是三姐妹中的党育苗,如今党育苗、党育新已走上工作岗位,有了满意的工作。党育红被外国人收养,成为维也纳的歌唱家。
4000多名孤儿,如今都长大了,他们有的参了军,有的当上教师,有的成为干部,有的做了工人。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材。今天当他们想起育红学校,都感到党的阳光和社会主义的温暖。当他们重新聚会,唱起育红学校校歌,都会泪水盈盈。一些国际友人参观育红学校,都被深深打动。一位意大利记者留言道:孤子像花朵一样,在阳光普照下开放。苏里南朋友送给学校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党是父母校是家,新苗育出开红花。
1995年11月,唐山市委书记梁志忠接到开平区一位因地震致残的女青年来信,说她父母一个月中相继去世,自己衣食住行十分困难。读完此信,梁书记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立即将此信批转市民政局,民政局和区委领导马上为残疾女青年送去了衣物和补助费。梁书记激动地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富民、安民与济民的辩证关系,这也是‘鱼水工程’的具体实施。我们唐山人在20年前的灾难中,表现出患难与共、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一直教育、鼓舞着我。作为唐山人民的当家人,我只有加倍努力工作。”可见,地震除了灾难以外,能够告诉世人的东西很多。世上美好的东西,如同心灵的暗示,永远值得唐山人赞颂和怀想。
20年后,重新审视那场灾难,还能拉开一扇精神的帷幕。灾难有时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展现于世的。1983年7月,从废墟里爬出来的唐山作曲家杨煜,拿起了笔,着手创作《C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总谱的扉页上显赫地写着“献给家乡人民”。他七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为纪念唐山大地震而创作的交响乐。1986年7月28日,这部作品连同他与枫春、韩溪共同创作的交响大合唱《唐山,烈火中再生的凤凰》一并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现场直播。祖国人民又听到了唐山的声音。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欣然为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题词:“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把新唐山建设得更繁荣、更美好。”告别灾难的唐山人,如今正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题词精神,更加奋发地创造一方土地的美好生活。
不能忘呵,无数生命换取的代价。请记住,这片土地不屈的精神和成熟的嘱咐。眼睛告诉心灵的故事是不会忘记的。人类可贵的精神,在生死涅槃中粲然复活。唐山的巨变,浓缩了祖国改革发展的剪影。
新唐山,一个真实的神话,一只展翅高飞的新凤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