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氟里昂替代涉及复杂的经济和技术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因此,中国家电协会忠告消费者——科学看待无氟冰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8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氟里昂替代涉及复杂的经济和技术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因此,中国家电协会忠告消费者——
  科学看待无氟冰箱
本报记者费伟伟
1991年,我国在《关于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上签字,向世界承诺:中国完全禁止生产有氟冰箱的期限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为2010年,中国将力争在2005年提前实现这一目标。
和发展中国家不同,发达国家禁止生产有氟冰箱的期限是今年1月1日。然而在我国,即便是相距我国的“力争”期尚有10年,今年以来国内冰箱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已非无氟冰箱莫属。有的地方甚至到了商家非无氟冰箱不卖、消费者非无氟冰箱不买的地步。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家电部经理金岩龙告诉记者,该部今年以来无氟冰箱销售势头十分好,常常是货一到就光,尽管价格比有氟冰箱要贵1000元左右。1—5月无氟冰箱已销出2000多台,而有氟冰箱的销量还不到一半。
应该说,此番热潮在国家大力推进环保和冰箱生产企业努力实现氟里昂替代战略的今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我国推广无氟冰箱需要一个过程。
关键是技术。氟里昂作为制冷剂从3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冰箱生产了,而对氟里昂替代品的研究开发,在发达国家也只是近十几年才开始的。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替代品种类很多,但综合性能指标尚无法达到氟里昂的水平;无氟替代品的生产工艺也相对复杂,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资金问题也很突出。我国80年代以来花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引进的冰箱生产线全部为有氟冰箱生产线。据专家测算,要完成这些冰箱生产线的改造,至少需要2.6亿美元。因此,要实现最终的削减,需要大量脚踏实地、细致而又艰苦的工作。
而目前潮水般涌进市场的各种采用替代品的“无氟冰箱”,可谓“鱼龙混杂”。我国冰箱行业一些著名企业如科龙、海尔等,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从小批量试生产入手,为大规模生产探索、积累经验。因为即使引进的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况且技术输出方并不是无保留的,关键之处常常留一手。科龙、海尔等企业年产能力都在百万台以上,而去年他们推向市场的无氟冰箱不过几万台,积极努力又量力而行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态度。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企业则完全是在利益驱动下仓促上阵的。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冰箱生产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去年底,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冰箱已达66.22台。电冰箱市场已趋近饱和,今年1—5月,我国电冰箱的生产量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个百分点。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不少厂家看准了无氟冰箱这一巨大市场。有的没有遵循产品客观开发规律,在缺乏对替代技术及产品可靠性全面了解,没有建立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件和维修体系,更没有进行小批量试制的情况下,仅凭搞成的几台样机,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上批量,将替代品推上市场。
有的甚至为了促销,利用消费者求新的心理,进行片面的、不切实际的宣传。比如有的厂家在广告中声称:“国际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将禁用氟利昂提前到1996年”;它们的产品“新的制冷剂无毒、无公害,并且节能、低噪音。”暗指原有的冰箱有“毒”,性能不佳。抑人扬己,以此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事实上,如前所述,国际公约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禁用氟里昂的期限是不同的。此其一。其二,氟里昂作为制冷剂,性能优秀,对人体没有直接的毒害作用,这早已被60多年的应用历史所证明。问题在于它释放产生的二氧化碳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分子,从而使紫外线中的有害部分能穿过大气层,对地球生物产生危害。因此,氟里昂对环境的危害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但即使如此,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我国最终还是要停止氟里昂在冰箱中的应用的。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权威人士透露,到2005年,我国停止在冰箱生产中使用氟里昂后,原生产的冰箱还可以继续使用,在产品维修中也可以继续使用氟里昂。
眼下,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大件家用电器时,都希望能一步到位,买冰箱也是如此,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因此,对面市不久的“无氟冰箱”宠爱有加。然而客观上,任何一个新的系统的建立和成熟都是需要时间的,氟里昂替代品涉及复杂的经济和技术问题,更宜循序渐进。而目前一是技术上不够成熟,二是产品成本较高,三是维修网络尚没有修理无氟冰箱的能力,因为各工厂技术不同,用的替代品不同。因此,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一方面建议厂家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要盲目上马,不要上得过快,急于求成。如果违反市场规律的话,必然会产生一系列始料不及的问题,受到市场惩罚,也毁坏无氟冰箱的声誉。另一方面,也对广大消费者发出忠告,要科学地看待无氟冰箱,不要盲目购买,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