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烽烟将起厉兵马千种心绪一般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0
第4版(奥运会专版)
专栏:

  烽烟将起厉兵马
千种心绪一般情
本报记者汪大昭
有什么也别有病
对有幸出席奥运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说,不管水平高低,能否夺得奖牌,他们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出现意料不到的伤病。
中国代表团抵达亚特兰大后,传出泳将贺慈红等患病的消息。有记者见体操选手李小双训练留有余地便问教练,回答是“他有腰伤”。不过,扎着护腰的黄力平练过单杠之后,自己还一再“补课”。谁也说不定称伤告病之中,会不会有什么名堂。
网球巨星桑普拉斯和格拉芙腿脚不得劲儿,趁奥运之机养伤,似乎是缺了点奥林匹克精神。而德国田径好手德雷克斯勒迫于膝伤,到时候只能远远地看着“冤家对头”乔伊纳去实现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三连冠。
奥运盛会4年才有一回,伤病不逢时,也许竟成终生憾事。
外力可有不可恃
百年前的首届奥运会,参赛选手无严格的国别界限,“多国部队”之间并不存在代表权的纠纷。如今时过境迁,国际奥委会对此作出许多详细规定。不过,来到亚特兰大的各代表团中,不同血统的选手并肩作战的现象不会少见。
欧美国家吸收原亚洲运动员或亚裔选手,美国、加拿大、瑞士、德国、英国、法国、奥地利乃至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代表团中,都有此类人物。讲求技巧的项目中,个别人还有夺取奖牌的可能。与此相反,亚洲各国采取聘请外籍教练的方式,既增加对先进水平的了解,又直接得到名师真传,不失为迅速提高自身实力的捷径。日本代表团中,田径、赛艇和足球队都聘用了外援教练。
借用外力不仅限于人力,还包括物力和地利。专程乃至长年到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的地方强化训练,已是普遍采取的手段之一。奥运会前,美国各地的训练场馆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奥运健儿,有人是提前来适应亚特兰大的气候和环境,也有人是冲着良好的训练设施和条件而来。管不管事,肯定会因人因项目而异,也肯定有很多人要白交“学费”。组委会把近两年内曾经在美国参加过训练和比赛的各国运动队作了统计,排出的名单好长好长。
没什么也别没家什
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今,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把体育器材和装备弄得越发玄妙,许多教练和选手也越发相信“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亚特兰大奥运会正式比赛所使用的器材和设备,早经各国际体育单项组织指定。从沉重的日本杠铃,到十几米长的德国赛艇,都已运抵赛场,各就其位。
中国选手对一些项目的奥运指定器材已经摸透“脾气”,得心应手。备战期间,就一直使用从德国进口的“约拉牌”乒乓球台、美国制造的“双A牌”体操器械等。当今众多品牌的体育器材,最终能进入奥林匹克赛场的产品,都需经过另一个战场上的激烈竞争。可惜,中国的体育器材生产厂家只是埋头提高产品质量,不善到国际竞争中钻营,在此方面尚无零的突破。
(本报亚特兰大7月1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