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发展专业户专业村基地乡实行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淮阴着力建设大农业市农民人均收入首次超过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1
第1版(要闻)
专栏:

发展专业户专业村基地乡实行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
  淮阴着力建设大农业市
农民人均收入首次超过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本报讯江苏省淮阴市在稳定增加粮食生产前提下,扩大多种经营比重,并通过大力发展“两专一基”建设,迅速提高多种经营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水平,使农业在该市逐步变为一种高效产业,去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44亿元,比1990年增加58亿元;全市多种经营收入101亿元,已占农业总收入的70%,农民人均纯收入1654元,第一次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粮囤子、菜篮子和钱袋子开始满了起来。
淮阴是江苏省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的农业大市,粮食总产连续十几年名列全国地级市前茅。但因长期以种植业为本,农业效益较低,农民人均收入多年徘徊于全国平均线以下。如何率领900万农民加快步伐奔小康?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关键是发展“两专一基”,即依靠专业户、专业村在产品上延伸、技术上示范、流通上引导,建成各具特色的基地乡镇,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连接起来,把千家万户的分散性生产与大市场连结起来;在“两专一基”建设上,突出一个“专”字,同时又强调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注意与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相配套。市委书记赵少麟说:什么进入市场早,能成为市场主体,什么见效快、收益好,什么能使绝大多数农民尽快富起来,就发展什么。
“两专一基”战略,首先推动了淮阴资源的区域化开发。淮阴境内的洪泽湖、骆马湖和高宝湖等可开发的200万亩水面,已开发100万亩,环湖“板块式”、“条带式”水产养殖经济带为所有湖泊镶上了流光溢彩的“金边”,全市奔小康先进乡镇中一半是水产养殖基地乡,农民人均收入最高达5000元,群众对水资源的珍视已到了“寸水必争”的地步。由盱眙县丘陵山地开发带动起来的“S”型养牛带,绵延几百里,存栏肉牛已达4万头。利用交通便利和城郊优势规划建成的蔬菜“绿色长廊”,横跨三县两区,其中仅专攻反季节名特蔬菜的集约化大棚面积达10万亩。几年前就启动的林、棉、桑、果、菜、渔“六个百万亩工程”,因“两专一基”的推动已基本建成。全市以资源开发为主发展起来的专业户20.5万户、专业村1822个、基地乡160个。“两专一基”还加速了专业化分工和“龙”型产业链的形成。该市对发展“两专一基”形成的主导产业,一开始就按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加以培育和衔接,引导各个层次的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各个环节上发挥特长、聚合资本。全市先后建成“两专一基”加工企业4024个、流通企业1052个,以产品、技术、资本为纽带,形成企业加农户、市场加农户、大户加农户等多种有效的产业组合形式。在江苏明珠丝绸集团、淮阴光大木材有限公司、申淮蔬菜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蔬菜、林木、畜禽、水产、茧丝绸等28条“龙”,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赢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加快了农业大市向大农业市迈进的步伐。
6月中旬,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在淮阴考察时,对该市大力发展“两专一基”、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取得的巨大成效倍加赞赏。他说:我以前曾说过“无工不富”,现在要修正,“无工也照样富”,农业的种、养、加搞好了,文章做足了也能发财。(刘金星金厚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