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深入生活与社会功能——由相声的现状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2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深入生活与社会功能
——由相声的现状说起
洪善
有一次观赏文艺演出刚刚走出剧场,就听有的观众不胜感慨地说:“看来相声艺术中的侯宝林、马季时代是很难追回的了。”
这种评价虽不无偏颇之处,但不容否认,近年来相声艺术的明显滑坡,某些演出中的庸俗倾向相当严重,好的段子不多。对比当年人们对这项幽默艺术的普遍赞赏与热诚欢迎,如今是越来越失望了。
其实说失望还是比较含蓄的,有时简直是令人反感与厌恶。那种内容的极端贫乏与无奈,而不得不仅靠“唱来凑”;那种思想格调的庸俗低下,动辄以相互辱骂贬损来博取某些观众一时笑声;那种以纯粹的油腔滑调来代替令人忍俊不禁且回味无穷的真正的幽默;尽管几年前不少有识者就已指出但至今见效甚微,使人们对相声的现状及其前景更增加了几分忧虑并渴望有一个根本好转!
段子内容的贫乏直接反映了生活的贫乏。回想粉碎“四人帮”后出现的一批引起较大反响、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无不是作者和表演者有感而发、厚积精出、在艺术上经过锤炼的佳作;而且所表现的思想与观众的感受正相吻合。由此可见,所谓严肃的相声作品并非是板着面孔不苟言笑的产物,那不可能创作出好的相声。“严肃”也者,指的是深入体验感受、正确筛选提炼、认真进行创作、恰当地把握表演火候的艺术。这一切,没有深厚的生活底蕴只凭胡闹乱侃是绝对达不到的。
进而言之,相声和一切创作和表演艺术一样,都存在一个社会功能问题。甚至可以说,相声的寓教于乐的特性,较之其他门类的艺术应该是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的。真正的相声艺术家从来就不是“耍贫嘴”,而在说学逗唱充分调动一切表现手段的背后,都有一个严正的启发、引导和教育观者和听者的明确意识。相声是幽默诙谐的,以“逗乐”见长,但同样并不因此就可以“躲避崇高”,更不可以因其富于喜剧色彩而不顾社会责任随意卖弄低俗。近年来相声的滑坡倾向,不能说与社会上的“玩”、“侃”倾向的影响没有关系。
这种“玩”和“侃”潜移默化地销蚀了一些本来有相当表演才能的相声演员的真正积极性,使之不肯花时间下力气去深入生活,在创作和表演上下真功夫,误认为反正凭“本能”玩侃一顿也能博取哄笑,结果是以低就低,一俗再俗,乃至“玩”到一定程度,便习以为常,积重难返。
尽管很难,该返也须返,该转也须转,在“深”与“新”上下一番真功夫,使相声在较短的时间里恢复元气,重振旗鼓,充分发挥自身之长,销尽人为之弊,广大观众和听众是会凝神期企、含笑欢迎的。反之,若一味地凭借自贬自辱,损人辱他“玩侃”下去,那肯定是相声艺术的死胡同,这话恐怕不是危言耸听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