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献给长城的挚爱——福建人民爱国拥军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3
第1版(要闻)
专栏:

  献给长城的挚爱
——福建人民爱国拥军纪实
新华社记者黄秋生新华社通讯员文国清本报记者潘帝都
在福建省采访的日子里,我们被一股股爱国拥军暖流感染着。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八闽儿女,继承和发扬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把挚爱真情献给驻闽子弟兵,在12万平方公里热土和3000多公里海岸线上,谱写出一曲曲鱼水新歌。
既要建设一流的经济,又要建设一流的国防
福建的拥军支训工作有着光荣的传统。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在闽西才溪乡树立了全国第一个“拥军爱民模范乡”。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福建人民发扬优良传统,把拥军支训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经济是基础,军事是后盾。既要建设一流的经济,又要建设一流的国防。省委书记贾庆林高屋建瓴:“讲政治,拥军支训就是政治任务;讲大局,拥军支训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拥军支训对国家长治久安和捍卫祖国主权及领土完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每年要多次召开议军会议。从财政预算,战备道路整修,军事设施保护,机场、港口、公路建设的平战结合,到转业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入学,凡是驻军部队建设的难点都是议事的重点。福建省在实施“八五”计划、谋划“九五”蓝图时,坚持把拥军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把拥军工作成效纳入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统一考核;把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计划;把改善驻军生活条件纳入为民办实事范围,统一考虑;把协助部队发展农副业生产纳入地方“菜篮子”工程,统一组织;把双拥教育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内容,统一实施。
正是有这样的决策,驻闽三军的军事设施100%得到保护;农村义务兵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达到95%以上;数万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基本达到“三满意”。从1991年起,全省用3年时间帮助驻军团以上单位建起了初具规模的副食品生产基地;从1991年起,省委、省政府每年确定的为民兴办15件实事中,总有一件是为部队办的实事,每件大实事都惠及上百个部队基层单位。
1991年12月,海军某部从宁德搬迁省城,有420名随军家属子女需要落户福州并解决就业入学,营区有24个生产厂家和108户住户需要腾让。还有水电增容、城建、征地、通信等一揽子棘手问题需要解决。省委书记贾庆林和当时的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保证部队顺利搬迁。
1994年冬,省长陈明义等领导到海岛看望一线连队,发现许多分散单位的守岛官兵长年累月洗不上热水澡,当场决定给海岛每个连队配上小锅炉。分管财政的副省长潘心城曾三上南日岛,使困扰官兵多年的吃水、用电难问题成为历史。在省领导的带动下,全省涌现出大批拥军书记、拥军市长、拥军县长。他们上高山,下海岛,进连排,把党和政府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送到驻闽三军和武警部队指战员心中。
为了促使拥军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轨道,近年来,福建加大了拥军法规建设力度。省人大相继颁发了《福建省国防教育条例》、《福建省征兵工作奖励规定》等法规,今年还将《福建省拥军优属条例》列入立法计划。5年间,省委、省政府下发的涉及拥军和国防建设的文件达150多个。
“部队有困难,就找支前办”
从共和国诞生的那天起,福建省从省、地、市到县、区,都设有一个旨在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的职能机构——支前办。战争年代,它的职责是支援部队打胜仗;和平时期,它的任务是支持部队搞建设。改革开放18年来,福建各级政府机构几经精简,但支前办至今仍被保留着。
如今的支前办,大到牵头为部队演习提供各种物资保障、帮助部队实施“菜篮子”工程,小到平时帮助部队安排军嫂就业、子女入学入托,无所不办。被誉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军事工作部”和部队的“第二后勤部”。“部队有困难,就找支前办”,成为驻闽部队遇到难题时的一句口头禅。
当好桥梁纽带,是各级党委、政府赋予支前办的首要任务。全省150多名专职支前干部和各行业500余名兼职支前人员常年活跃在军营,将一份份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的呈批件、呈阅件和调查报告不断地送往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者手中。
早在1988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关于支持部队发展生产的有关规定》,出台了17条优惠政策,使驻闽部队的生产收益当年增长50%,大大增强了部队的“造血功能”。这份文件的产生,牵线搭桥的就是支前办。
从1994年起,福建省采纳支前办的建议,推出拥军“三个一”工程。即,用3年时间帮助驻高山、海岛和沿海突出部连队建设完善“一个好食堂、一片好菜地、一座好猪圈”。各级支前系统的工作人员既当联络员,又当施工员,在军地之间穿针引线,一个个抓落实,保证拥军工程的顺利实施。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领导和南京军区对这一拥军创举给予高度评价,基层官兵纷纷给省委、省政府领导写信,感谢党和人民的关怀。南京军区为此授予福建省支前办“军队好后勤”荣誉称号。
支前办的桥梁纽带作用,不仅体现在平时帮助部队搞好后勤建设上,更体现在支持部队执行重大军事行动中。今年3月,南京战区奉命在台湾海峡举行三军联合登陆作战和岛上山地作战演习,省支前办和有关市、县支前部门一起,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调运各种物资,协调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为参演部队提供交通、后勤、水电、通信等各种保障,为演习成功作出了贡献。
在福建,其他办事机构像拥军支前办一样,同心齐唱拥军歌,为支持驻闽部队建设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工作着,堪称拥军支前的无名英雄。
万众一心筑长城,人民永远是靠山
在福建,爱国拥军的观念不仅体现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而且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近年来被命名表彰的29个全国和省级双拥模范城、县,72个拥军模范乡、镇、企业和220多名拥军模范个人,就是八闽儿女的突出代表。
在福州,全市共建有拥军服务站(组)2355个,有18750人常年参与义务为优抚对象和驻军官兵送温暖办实事。
在特区厦门,人民群众爱军拥军事例不胜枚举。“海上花园”鼓浪屿每天迎来数以万计的中外宾客,穿梭于厦鼓海峡的轮渡十分繁忙,但对军人一律实行免费,为的是给现役军人送上一份温馨。从今年6月起,厦门市规定,凡佩带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遇到军人时,必须行举手礼,旨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敬慕军人的种子,让每一个踏上鹭岛的军人,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作为军人特有的自豪与崇高。
在石狮市沙堤村,有个由妇女自发组成的“三八妇女拥军组”,数十年拥军不辍。当年发起这项活动的大姑娘、小媳妇如今都已当了妈妈,有的甚至做了奶奶,但她们对子弟兵的深情一如既往,而且带动了全村、全镇妇女。
企业争创“拥军牌”是福建省社会化拥军热潮的显著特色之一。全省上下不仅有2000多个企业有组织地与部队挂钩互助,还有上百家企业自发设立“优秀官兵奖励基金”,鼓励官兵在军营建功立业。厦门市85家企业倾心支持部队的军营文化建设,1992年以来已帮助4个团级单位、两个营级单位建起了大型文化活动中心,为85个基层连队建起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军人俱乐部。今年,全市职工又开展了“人捐一本书,拥军作贡献”活动,计划筹集5万册图书,为驻军建立万册书库。
富裕起来的个体户也积极加入拥军支前的行列。平潭县个体协会会长何文喜组织1000多个个体户,几年来为驻军部队送温暖、办实事上千件;泉州市个体户许解放为部队修车上千台次,免收3万多元修理费;福清市个体户林代安先后拿出11万元为驻军铺设拥军路。霞浦县下浒镇渔民陈国同风雨航程40载,坚持每周两次渡海为驻西洋岛上的官兵义务送菜,先后摇断了9根橹杆、挑断了10根扁担,7次在风浪中死里逃生,被评为全国拥军模范……
万众一心筑长城,人民永远是靠山。福建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极大地激励着驻闽三军将士。福建军民同心共筑的钢铁长城,更加坚如磐石,牢不可破!(附图片)
福建省诏安县人民政府最近组织慰问团带着清凉食品,慰问冒着盛夏酷暑参加海上训练的解放军某部官兵。    林坚荫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