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来自唐山的报道之一唐山抬起“龙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3
第1版(要闻)
专栏:

来自唐山的报道之一
  唐山抬起“龙头”
本报记者费伟伟
编者按: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20周年纪念日。旧唐山在地震中夷为废墟,如今新唐山巍然屹立在冀东大地。这是英雄的唐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以艰苦奋斗精神和科学求实态度,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创造的人间奇迹。
为了让国内外读者全面准确了解今天的新唐山,本报派出记者采写了有关唐山的三篇通讯,今天刊登的是第一篇,后两篇不日将在第二版刊出。
20年前的7月28日,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转瞬之间,把历经百年建设、人口逾百万的唐山,夷为瓦砾。
震后仅半年,开滦矿务局8个矿就有7个复产出煤。当作为唐山工业生产标志的矿井“天轮”重新转起来时,许多人热泪夺眶而出:唐山没被“抹掉”!唐山又复苏了!
唐山是随着开滦煤矿的兴建而发展、兴盛起来的,由煤而电,而铁路,而机车车辆,而钢,而水泥……开滦,便是唐山这座我国现代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重工业城市的“龙头”。
20年过去了。今天,唐山经济的“天轮”是什么?唐山重振雄风的“龙头”又在哪里?
走近海洋
唐山,北依燕山,南临渤海。然而,这块“京东宝地”却从未正眼看过海洋。
跨入80年代,当开放大潮席卷神州,唐山人面临的首要任务却仍是艰巨的恢复建设。惨酷的地震,对于唐山是毁灭性的;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唐山难道还要再失良机?
唐山人审视着自己,当目光一旦转向大海,眼前顿时豁然明亮:唐山东南部的王滩,有6公里宜建港海岸,水深岸陡,不冻不淤,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在此建“北方大港”……
1984年,当唐山市近百万人尚住简易棚时,市委、市府断然决策:开辟一条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黄金水道,兴建唐山港,奠定新唐山的百年基业。
大地震后百废待兴,从一无所有的荒滩上建一座港口,非一二届领导能够完成;由地方自筹高达十几亿、数十亿元的建港巨资,其艰难,更是超乎想象。
是什么支持着唐山一任又一任领导建港的决心呢?是那种站在战略高度把握唐山长远发展、对唐山未来负责的坚定信念。
1989年8月10日,阵阵鞭炮中,建槽灌浆的钻机徐徐顶进坚硬的岩层,唐山港主体工程正式动工。此前,由唐山地方自筹资金兴建、为港口配套、全长77公里的坨港铁路也已开工。
而唐山的决策者们对港口的认识和思索并没有终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他们跳出唐山,开始站在一个更宏大的层面上为唐山“上下而求索”。
9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环渤海经济发展战略”;党的十四大又作出加速环渤海地区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1994年初,国家计委在唐山召开会议,把京津唐定为环渤海地区开放开发重点。
唐山市委书记梁志忠把环渤海发展战略概括为“两线一点”:即环渤海地区开放一条线、山西—内蒙古资源开发一条线以及“一个重点”——京津唐地区。“而唐山既位于开放线的前沿,又当京津唐发展重点中的窗口之‘点’。我们理应从这一‘点’和‘线’的结合中,寻找唐山的位置,寻找唐山港的位置。”
没有决策层的大彻大悟,就没有施行者的大智大勇。建港初期,从唐山自身经济发展战略考虑,设计泊位为5000吨级;港口正式动工后,唐山市领导从我国沿海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果断拍板:以万吨级泊位起步,向大型港口发展。这对于一个资金靠自筹的地方港口来说,包含的岂止是投资额的倍增?
高手落子,不图实,但求“势”。“加快港口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走联合建港之路。”唐山市市长张和思路非常清晰。1993年,唐山市又作出重大决策,不怕肥水外流,不在投资额上斤斤计较,充分利用首都享誉国际的赫赫声名,联合北京市共同建港。
1993年7月18日,经过建设者三年多苦战,港口终于驶出第一艘万吨轮。当消息宛如春风掠过无数关注震后新唐山建设的人们的心田时,许多人觉察到了这一意义不凡的新名称——“京唐港”。
1995年7月19日,“京唐港开滦码头”通航,这一别致的称呼后面又是一项改革的创举。唐山拿出2号泊位,吸引开滦矿务局投资近1亿元,建成我国第一个专用业主码头。
花香蝶来勤。不久,山西晋煤公司慕名而来,投资兴建第二个业主码头;河北省地方煤炭公司也携资前来,与京唐港港务局合作建港……
唐山人以一种非凡的气派、改革的胸襟建设跨世纪大港。
到去年底,短短6年,京唐港1号港池8个万吨级泊位已全部建成,形成780万吨年吞吐能力,达产后将跨入我国沿海港口20强之列。这意味着它6年里走完了不少沿海港口几十年的建港历程。
唐山终于走近海洋,让大海为这座震后新生之城注入生机和活力。
港起市兴
“京唐港对于唐山经济的带动作用现在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了。”唐山市常务副市长、海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韩生雨用十分肯定的口吻说。
意味深长的是,对京唐港的“带动”作用感受最强的,是唐山的老“龙头”——开滦。开滦的优质动力煤原来在南方市场几乎一片空白。一个重要原因是输出的优质煤常在港口被混堆,影响了信誉。京唐港的兴建,使开滦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业主码头的煤矿。上海港向来自“京唐港开滦码头”的开滦煤亮出了“免检”牌,开滦煤在南方各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始终坚挺。预计今年开滦仅经营业主码头一项可实现利润近1000万元。
大清河盐场,是著名“长芦盐”的产地,原先因运输成本高,打不开国际市场。如今,从盐场到港口仅需18分钟。京唐港开港第一船,运的就是大清河的盐。去年一年,大清河盐场向日本、韩国及我国东南沿海销售了20多万吨优质盐,今年的合同是30万吨。“大清河”财大气粗了,在港口建起了全国最大的专用盐仓,京唐港也成了全国最大的原盐输出港。
还有,唐山钢铁公司的钢,唐山冀东水泥厂的水泥,唐山陶瓷集团的出口产品集装箱……无一不得益于港口。
唐山市副市长祝允林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日本某大公司准备在华投资一上千万美元项目,遴选了十几个城市,最后剩唐山和另一城市。日方董事长约见祝允林,请他谈谈唐山的优势。祝允林说了一条其它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京唐港。日方遂下定决心,把项目放到唐山。
不仅仅是对唐山经济的带动。去年,运行刚两年多的京唐港完成吞吐量已达306万吨。其中,唐山地区占2/3,还有1/3则来自“环渤海地区”:张家口的石料,承德的钢,山西、内蒙古的煤炭,北京的铁精粉……
力振雄风
似乎是一对矛盾的统一,当唐山走近海洋,便同时也走近了内陆。对于京唐港纵深辽阔的腹地来说,唐山的辐射力现在仅仅帷幕初启。
京唐港可建成我国占地面积最大的港口。唐山雏形初现的海港开发区,陆域广阔,有充分的发展余地,远期开发面积可达147平方公里,适宜建设码头、仓储、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化新型港口。5年前,记者来这里采访时,还只是一片荒滩对一片汪洋。如今,网络公路铺起来了,三星级宾馆矗立起来了,5.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内,180多家注册公司建的幢幢新楼,在冀东的艳阳下熠熠闪亮……
京唐港的最大优势是可建深水大港,建20—30万吨的深水泊位。如此优良的建港条件,在我国沿海星罗棋布的众多港口中屈指可数。目前,在交通部、冶金部和首钢的积极参与下,25万吨级的深水矿石码头的前期工作已开始启动。
唐山气势正雄。当一地的决策一旦自觉纳入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中进行宏观考虑,在“线”和“点”的结合处所生长出的,便是地方利益和国家利益最大的一致。京唐港通航仅3个月,国务院就批准其为国家一类口岸;不久前,京唐港又被交通部确定为国家重要口岸;拥有9个泊位的2号港池,已列入国家“九五”计划草案,正在抓紧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京津唐大三角中的这只“角”正力振雄风。北京—唐山、天津—唐山、唐山—京唐港三条高速公路今年内全部开工,两三年后,唐山经济势将如虎添翼,京唐港的集疏能力将跨上新台阶。“九五”末,京唐港年吞吐量可望突破千万吨,跨入国家级大港行列。据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保守预测,京唐港2010年吞吐量可突破2200万吨;2020年,吞吐量可达3600万吨,跨入大型国际贸易口岸行列。其时,从这里吞入吐出的,不仅有唐山当地的产品,其腹地还将扩展到华北、西北、东北……
京唐港在崛起,新唐山在崛起。在以京津唐地区、环渤海地区乃至“三北”地区为背景的宏大场面上,唐山升腾着,升腾着,正高高抬起“龙头”。(附图片)
压题照片:新唐山建设路街景。       田威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