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不让水稻变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863”计划十年巡礼

  不让水稻变矮
宋青竹
人类会因某种原因患上侏儒症,水稻会不会也得上变矮的病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种病叫做水稻普通矮缩病,病原是一种叫水稻矮缩病毒的东西,水稻矮缩病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日本是最早发现的国家,我国南方各省都有发现。这种病可以造成水稻不同程度的减产。
在我国,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增产粮食,像袁隆平教授研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可比现在广泛种植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平均增产15%;还有一种途径就是尽量不让作物减产。
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章良教授主持的水稻抗病毒基因工程“863”课题,就是一项旨在不让水稻减产的研究。
我国从1987年开始此项研究,在陈章良教授的主持下,先后由李毅等几位老师及十几位在校研究生的刻苦努力,于去年成功地完成了该病毒中国分离物全基因组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第9号基因可能是编码病毒的运动蛋白,第11号基因是编码病毒的核酸结合蛋白。他们还建立了水稻转化系统,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水稻。
水稻矮缩病毒是一种什么东西?它是怎么让水稻变矮的呢?
水稻矮缩病毒是由一种叫叶蝉的昆虫传播的。当带病毒的叶蝉吸食水稻的汁液时,就把病毒带入了水稻体内;当无毒的叶蝉吸食了染病的水稻汁液后,病毒又能进入叶蝉体内。病毒可以在染病的植株和叶蝉体内进行大量的复制增殖,从而持久传播。
当水稻受了病毒的侵染后,就会停止或减缓生长,如果发生在种植早期,水稻就来不及抽穗了;如果发生在后期,水稻尽管已经抽穗,但结实不会饱满。这样势必会影响水稻的产量,通常会造成1—3成的减产,严重时达3—5成。
“863”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介绍说,这种病毒的粒子非常小,只能借助先进的仪器才能观察,它是个呈球形的正20面体,有两层外壳蛋白,中间是RNA或非结构蛋白质,该病毒的基因组是由12条双链RNA片段组成,每个片段上有一个或多个基因。
对于大多数单链RNA病毒,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来自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植株后,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获得对该病毒的抗性。能否把这种双链RNA病毒的某些基因也导入健康的水稻中去,以期获得对病毒的抗性,这是北大从事这项研究的专家们想做的尝试。经过科学的分析和反复实践,他们利用已掌握的转基因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水稻。目前,获得的转基因水稻已被送往浙江农科院进行是否具有抗性的实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