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从农村实际出发开展“双学”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3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

  从农村实际出发开展“双学”活动
李孟顺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体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章程,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这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十四大提出的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步聚,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保证。
河南孟县县委把“双学”活动与农村基层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农村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
当前,孟县农村最主要的问题是加快经济发展,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县委在组织“双学”活动的过程中,始终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把党员学习活动贯穿到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学理论学党章,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县委结合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等有关精神和孟县的实际情况,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搞活农村经济的一系列论述,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统一了思想认识。同时,县里结合实施“组建集团、大厂举鼎、强龙牵引、强项辐射”的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中央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并开展“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讨论,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为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打下思想基础。
县委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教育人们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全县群众,经过艰苦努力,改善了全县交通不畅的状况,缓解了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为农民进市场、奔小康创造了条件。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县委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并引导大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使广大党员干部逐步认识到教育、科技在发展生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必须与学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相结合
组织农村党员学理论学党章,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而是要通过学理论学党章,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理解和正确把握党的农村政策。因此,在“双学”活动中,县委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把学理论学党章与学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他们解疑释惑,深刻领会政策精神,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近年来孟县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一部分农民把种田仅仅作为工余时间的一项副业,而一部分种粮大户又不满足现状产生了扩大种田规模的要求。针对这些新情况,县委组织党员一方面学习《邓小平文选》中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论述,另一方面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逐步统一了广大党员的认识,达成了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扩大集体统一经营的范围,土地可以向有条件的场、队、种粮大户合理流动的共识,全县涌现出3120多个家庭农场,集体统一经营层次明显加强,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孟县农村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集体所有制逐步为集体、联合体和个体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所代替,对此不少人心存疑虑。在组织党员学习中,县委把《邓小平文选》中关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论述作为一个专题,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正确引导、加强监督、依法管理,使它们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等有关论述,有针对性地引导党员正确看待这一社会现象,使广大党员认识到:在我国公有制占主体的情况下,作为公有制的补充,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而澄清了一些人的模糊认识。
农村平均主义的格局被打破以后,引起了一部分人心理上的不平衡。针对这个问题,县委开展了如何实现“先富带后富,同走富裕路”的专题学习讨论,既向党员讲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步富裕是不可能的,应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道理,又使党员认识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作为党员有义务有责任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与此同时,县委还组织开展了帮带活动,协调先富起来的村与较贫困的村签订帮带协议书,党员富裕户与较贫困农户签订致富卡。现在,全县已有6500名党员与群众签订1.2万份致富卡,帮助8000多农户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收入。
农村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必须坚持“要精、要管用”的原则
孟县农村党员文化水平较低,居住分散,集中学习难度较大,组织他们学理论学党章,内容一定要“精”,重点一定要突出,同时一定要管用。根据这一思路,县委把邓小平理论分成七个专题,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村干部反复学习,使他们熟悉和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论述,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述,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关于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述,关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论述,关于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的论述,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论述。通过学习,农村党员对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用邓小平理论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双学”活动中,县委还注重用邓小平理论解决农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依照这样的指导思想,县委组织广大农村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党章中关于党的纲领、党的宗旨和新时期共产党员标准等内容,并结合这些内容的学习,在全县广大党员中实施了旨在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强县强乡强村强企业的战斗堡垒,把党支部培育成为能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坚强集体,大大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为了促进全县社会风气的改善和治安秩序的好转,县委在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论述的同时,注重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提高了人们抓精神文明的自觉性,促进了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