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娃哈哈长大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4
第2版(经济)
专栏:

  娃哈哈长大了
本报记者赵相如袁亚平
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其发展只有9年历史。现在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零,银行存款达4亿多,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6.93亿,实现利税1亿多,发展趋势十分喜人。
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总经理宗庆后说:“没有改革开放的明媚春天,就不可能有娃哈哈这一朵迎春花的怒放!”
让消费者充分信赖
企业的兴旺发达,归根结底在于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真正的使用价值,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用。娃哈哈集团公司在第一只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开发之际,他们就做过市场调查,针对当今独生子女偏食、厌食而引起营养不良这一社会上家长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运用中国食疗的原理,请了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系的教授“对症下药”设计配方,同时,邀请中国有名望的营养学家进行反复论证,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和人体试验,取得了一系列宝贵的数据后,才推出产品,因质量过硬,迅速走红全国,“娃哈哈”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在此基础上,继续本着为消费者生产有真正使用价值产品的宗旨,根据市场需要,他们陆续推出了果奶、八宝粥、平安感冒液、纯净水等系列产品,推出一个产品就打响一个。
靠什么畅销不衰?
产品是靠工人生产出来的,因此提高工人的素质十分重要。娃哈哈集团公司定期对工人进行食品卫生法和产品质量法的教育;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格检查,体检不合格的就调离生产第一线;严格要求工人按工艺要求操作;公司实施24小时质量跟踪监控,从原材料、包装材料进厂到半成品、成品及每道工序都制订了严格的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坚决执行“首检、自检、互检”制度,并一直处于受控状态,所以每瓶产品均可以查明具体生产班组乃至个人,使工人始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一点不敢懈怠马虎。
与此同时,公司十分重视设备更新,公司花2亿多元从日本、意大利、瑞士、西德、美国等国家引进先进的制罐生产线、饮料罐装生产线以及检测设备等,同时派遣技术人员、工人去国外学习操作技术。先进的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因此,娃哈哈系列产品在历次国家权威部门组织的质量抽检中均属合格产品,被全国各大商场推荐为名优产品,畅销不衰。
要有这个志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食品、饮料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资金、技术、装备上,国内相关企业跟国外大企业相比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宗庆后充分意识到这点:“如果我们不赶快形成规模经营,壮大实力,我们就无法与他们竞争。”
1991年下半年,杭州市政府针对娃哈哈厂虽有资金实力和产品优势,但受到厂房、人员的制约有无法扩大再生产满足市场需要的情况,考虑到杭州罐头食品厂虽是国家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但空有大量厂房、人员,因为没有拳头产品,加之经营亏损,已到濒临破产的局面,于是决定娃哈哈厂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达到“救活杭罐厂,壮大娃哈哈”的目的。当时娃哈哈厂才是百人小厂,而杭罐厂有2000名职工,债务不少,退休职工近800人,小鱼吃大鱼,风险很大。宗庆后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使‘娃哈哈’快速成长的一个机遇,也是让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盘活,做到优势互补、弃旧振新的一种方法。”兼并后,宗庆后以杭罐厂的厂房、人员为依托,迅速调整产品结构,把娃哈哈厂的灵活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嫁接到杭罐厂,使这一老厂获得了新生,3个月即扭亏为盈。
创自己的名牌
娃哈哈出名之后,外国几十家财团、大公司上门来愿意提供资金设备,条件只有一个:生产的产品要打上外国的牌子。
宗庆后回答:“合资我们欢迎,但合资不能合掉我们的‘娃哈哈’牌子,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创立一个名牌不容易,名牌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怎么能轻易丢掉呢!”
今年2月,法国达能集团、香港百富勤投资集团和娃哈哈集团公司合资组建了5家公司,外方投入4500万美元,娃哈哈集团公司以原有厂房、设备及娃哈哈集团无形资产作投入,合资公司的产品一律打“娃哈哈”的品牌。
目前娃哈哈集团公司的经营规模又有了扩展,他们在杭州市内及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拥有400多亩土地的生产基地,同时在美国、日本开设了分公司和办事处。生产硬件不断新上加新。全公司员工正在努力开发生产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今年已试制成功红枣赤豆桂圆罐头和马蹄爽饮料,同时还在研制系列高质量、多营养、老少咸宜的食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