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从大草原来的男子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4
第11版(职工天地)
专栏:奋斗者的足迹

  从大草原来的男子汉
杨洪坛李玉恒
内蒙古106探矿队一度走入了困境,面对几百双焦灼甚至近乎绝望的目光,身材墩实得像半截铁塔似的队长王永义在大会上表态:我们106队几十年都是响当当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也一定会闯出生路!他同党总支的其他领导分析队情后作出决断:参与建筑基桩施工竞争,吸收社会资金来搞活壮大队伍。
万事开头难。多年来在荒原大漠找矿的队伍,如今要转为城市桥梁、楼房、道路的地基打孔灌桩,虽然都是钻探工作,毕竟施工要求不同。他们先在队部院内进行多次地基打桩的“实践演习”,不到一周时间,就组建起一支精干的施工队伍。
第一个接手的是和林格尔工商银行大楼基桩工程,一个月的施工期,只用了13天就完成了。甲方赞扬他们是90年代的铁人,地方政府为他们送来了“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牌匾。而后相继完成了包钢招待所、内蒙古医学院、乌海大厦的地基勘察工程。
然而,内蒙古有限的建筑市场规模远远满足不了这支队伍施工的需求。
1993年春节刚过,王永义率领他的车队到达了距上海市区20多公里以外的一个小工厂。他和全队职工最渴望的,就是尽快揽到活干,结果却令人失望。人家一听说是内蒙古来的,不论用户还是施工单位,从内心就有种偏见。有的说:内蒙古人只懂骆驼牛马羊,在大上海干建筑基桩,真是天方夜谭。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冷落,王永义强咽苦水,一次次耐心说服,尽量求得对方的理解。就是这样,他们开始也只能充当“打工仔”的角色,先干别人不愿干、难度大、利润小的活。
终于,他们承接到第一个工程——造价100万元的农口大厦工地。结果,130个桩均获得优质工程。甲方大为震惊,连连称赞王永义的队伍使他们“转变了观念,重新认识了内蒙古专业队伍。”
高等路基桩是上海市的头号重点工程,承担这项工程的百余家施工单位均是来自全国各大城市实力雄厚的工勘队伍。王永义决心在其中争得一席之地,以证实自己的实力。他找到工程指挥部请求参战,对方一听是内蒙古的便连连摇头,说是开不起这个玩笑。王永义急了,当着各位工程监理的面立下军令状,保证提交优质孔,质量不合格,愿赔偿一切损失。内蒙古人的豪爽磊落感动了苛刻挑剔的工程监理们,终于同意106队承包一部分工程。王永义一声令下,106队的职工似猛虎出山,扑向工地。工人三班倒,王永义却连着几天几夜没沾过枕头。
打桩浇灌混凝土必须连续作战。工程指挥部为了保证原料的质量,对混凝土实行了统一供应。这天,王永义正在指挥职工紧张施工,运送混凝土的卡车却因交通堵塞,过不来了。断桩的情况发生了。按照常规办法,是在断桩左右再各打一个桩,上端用横梁连接,俗称“扁担桩”。成本增加两倍不说,要命的是高架路穿过上海繁华的市区,占地空间极狭窄,根本没有余地再打桩。怎么办?总包方的代表急得嗓音都变了调,一个劲问王永义。尽管断桩的责任不在乙方,王永义却深知这个事故的严重性。上海1300多万人民瞩目的重点工程绝不能为此断送!豪爽侠义的王永义当即明确回答:请放心,我们一定想办法补救。他连夜召集技术人员开会,制定出一个大胆而巧妙的方案,将打矿山钻孔的特殊技术用在断桩的重新浇灌连接上,使“断桩”第二天便不可思议地“死而复生”。后经工程监测站认真监测,这只“断桩”的质量竟达到优良!消息传出后,人们开始对这支原本不起眼的荒原队伍刮目相看。
从1993年底至1994年5月,王永义带领全队共在高架路打基桩156根,提前一个半月完成所承包的任务,在近百支施工队伍中速度最快,且质量全优。关键之战的出色表现使王永义威名大震。从此,106队正式登上了上海建筑施工的大舞台,不仅站稳了脚跟,连续承接了许多重要工程,还因信誉、质量俱佳被上海市建工集团请到越南胡志明市进行建筑基桩施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