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现代神农新乐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现代神农新乐章
崔士鑫刘良鸣
近年来,坐落在长江之畔的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迅速崛起,成为制药界的一颗新星。这家原为街道小厂的企业,到1995年,产值已达4.5亿元,利税达6600多万元,在全国3000多家制药企业中进入前30名。
说起企业成功的奥秘,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念好了一本“人”字经:对内,把人管好、用好,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对外,一片真心待人,树立病患者的信赖感。连续8年获得江苏省医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称号的扬子江集团,围绕“人”字做出了几篇好文章。
用人篇
每逢早晚上下工时间走进“扬子江”的厂门,就会发现两点与众不同:广播里播放着激越昂扬的厂歌,员工们在整整齐齐地排队点名。
这支名为《现代神农的乐章》、在199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潮”征歌比赛中获金奖的厂歌,词作者之一就是公司的总经理徐镜人。总经理写歌,并非闲来无事、心血来潮之举。“扬子江”的领导者们早已得到了这样一个共识:企业的“硬件”固然重要,但是谁能最终脱颖而出,关键因素还在于人。因此,无论工作有多忙,企业的领导者们从不忘记抓思想工作,并把它贯穿于企业的管理之中。
在管理人这一方面,“扬子江”的领导层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要让全体员工有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个人潜力得到最大发挥,这就是职工当家作主的最好体现。早在1993年,“扬子江”就全面实行了干部制度的彻底改革。在“扬子江”有这样一句话:“扬子江”的干部,就像鼻子尖上的汗,一擦就擦掉了——如果干不好本职工作,当上干部也会很快被拿下来。因此,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
育人篇
用人更要育人,这是扬子江集团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方面。
从1985年起,“扬子江”开始了艰苦而又卓有成效的“育人工程”。厂里率先于全国工业企业成立了“人才引进办公室”,更重要的举措是加大了对职工的培训力度。“扬子江”的“育人工程”方法多种多样。一方面是请进来——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来厂开班。另一方面是走出去——仅去年一年,集团就先后送出50多人次的化验、质检、机修等人员到扬州、南京、上海等地深造。与此同时,每年一次的“腾飞教育月”活动,更把职工的自我教育提到了立厂兴业的高度。
近年来,除了陆续进厂的大中专毕业生外,“扬子江”自身就培养了与企业岗位、专业相关的大中专毕业生30多名。从1985年开始,工厂先后改造了提取车间生产流水线,新添置了多功能提取罐,引进了日本岛津LC—9A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仪器,引进了全自动颗粒包装机、灌装机等先进设备,并成立了自己的药物研究所……育人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成效。集团领导人自豪地说:现在即使没有了这些厂房、设备,有了这些高素质的职工,完全可以再建一个“扬子江”!
助人篇
去年7月下旬,一封感谢信从江苏省援藏小组飞到了扬子江集团。原来,7月初,扬子江集团得到一个信息:江苏省赴西藏支援扩建西藏制药厂的300多名施工、设计、管理人员因不适应高原缺氧的艰苦环境而不时生病。总经理徐镜人立即拨通了集团驻南京办事处的电话,让他们开库向援藏建设者们捐送药品。南京办事处很快组织人员、车辆,向援藏人员捐献了板兰根、速效伤风胶囊、胃苏冲剂等常用、必备药品。
扬子江集团一直向职工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在市场经济中,制药厂当然也要讲效益,但是效益必须是建立在救助患者、造福社会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的企业尤其要做到这一点。同时,只有对外讲风格,企业的形象树立起来了,职工才能对企业有向心力,企业内部才能有一个良好的风貌。
“扬子江”开发出“胃苏冲剂”后,很受欢迎,不少人写信要求邮购,以解病痛。厂里对于患者的来信求医,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以邮寄,即使是10元、8元钱,一盒、两盒药。
扬子江围绕“人”字大做文章,使“扬子江”不仅有了令人羡慕的好效益,更有一个令人欣羡的好风气。去年集团所在地约5公里远的高港永长圩发生严重坍江,抢险中用去了大量资金。集团上下立即自发地纷纷向抗洪防洪指挥部捐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