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珍贵的“艾沙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5
第4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

  珍贵的“艾沙奖”
本报记者祝谦
不久前,乌鲁木齐化工厂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民族团结‘艾沙奖’”颁奖大会。该奖的基金虽然只有1000元,奖项的设立却表现了一个普通维吾尔族工人博大的思想情怀。
艾沙·阿迪是化工厂硫酸车间一名老党员、老工人、老先进。他1951年进厂,年年创佳绩、当模范。他所带的都是汉族徒弟,而且是车间带徒弟最多的师傅。艾沙那种克己助人、团结奉献的精神,在化工厂已成为一种风尚,这个不足千人而少数民族职工占1/3的工厂,从未发生过民族纠纷,是乌鲁木齐的精神文明和民族团结先进单位,1991年被国家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1982年,艾沙病逝前,将他终生积攒的1000元钱,交给厂领导,留下遗言:“把它作为基金,奖励那些讲贡献、讲团结的人。”1983年,化工厂党委遵照艾沙生前愿望,把这个奖定名为“民族团结‘艾沙奖’”。今年已是第14届了。
首届获奖者、现已担任厂党委副书记的阿不都克里木·伊斯哈克说:“1000元钱的利息微薄,奖品仅是10元钱左右的礼品,但它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推动的是各民族的一个共同主题:团结进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