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老厂新容——上海光华仪表厂“二次创业”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老厂新容
——上海光华仪表厂“二次创业”记
新华社记者李斌本报记者陈祖甲
厂子老,问题自然就多。企业一直背靠大树,一切由政府兜着,难免造成观念陈旧、经营被动、机构臃肿、管理混乱。对此,军工企业上海光华仪表厂确定了新的方针:“军民结合,以核为本,发展核电,多种经营”,进行“第二次创业”。
他们下的第一步棋是“借梯登高”。电磁流量计是厂里的主导产品,但是必须要在经营规模和质量档次上再上台阶才能赢得市场,怎么办?1987年,光华仪表厂引进德国技术,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结果是:1991年和1992年这家合资公司人均利税居全国仪表行业前3名。
主导产品合资了,光华仪表厂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开发和改造,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电容式变送器,很快就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秦山核电站的上马,又给光华仪表厂提出了新的任务:生产核安全级电容式变送器。与此同时,核电站的特殊性质也对光华仪表厂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通过协同攻关,艰苦奋战,现在它已经成为国内唯一能生产核安全级电容式变送器的厂家。
适应企业科技进步的要求,1993年,光华仪表厂把原总工程师办公室、研究室和技术科合并,成立了技术部,下设若干课题组。并规定,课题组负责人享有人员组合、课题选择、经费使用、奖金分配等4项权力。同时,课题组有明确的科研目标和奖惩措施。完成科研项目并成功推向市场,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予以重奖。1995年年底,为表彰电容课题组的出色成绩,厂里重奖他们10万元。1994年,为进一步适应市场,光华仪表厂还断然打破传统的科研体制,将一部分富余的科技人员分流出来,成立了股份合作制形式的科技发展公司。
该厂30多岁的厂长张智颇有感触地说:“加强内部的自我开发和技术改造,不断研制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