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守卫在边疆和海防线上的人民战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3-07
第6版()
专栏:

守卫在边疆和海防线上的人民战士
在帕米尔高原上
三月天气,在祖国的江南已经春暖花开,而在帕米尔高原,还是一片坚冰积雪。这里看到的不是耸入云霄的高峰,就是终年草木不生的戈壁滩。这里天气多变,时而狂风大作,时而雨雪交加,狂风卷起沙石,山洪疾泻而下。但是,就在这里,在祖国西陲的国境线上,不管狂风暴雨,不管冰天雪地,也不分白天黑夜,都有人活动着,这就是守卫着祖国神圣边疆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一个风雪飞卷的日子,某部战士共产党员刘志俭在国境线上值勤,狂风大雪中他站立在哨位上,身上落满了雪,就像一个雪人,双脚蹬在盖膝的雪里,虽然穿着皮袄,戴着皮帽,蹬着毡靴,浑身还冷得发抖。他也曾想到碉堡里躲一躲风雪,暖一暖身子,但一转念想到自己是守卫在国境线上,后面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时,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使他站在那里,眼睛盯着前方,一直坚持到天亮。又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青年团员魏胜杰站在哨位上了。排长来查哨问道: “谁在上边?”回答是:“战士魏胜杰!”“风太大,又下雪,不怕冷吗?”排长已走近他的身边。“报告指挥员同志,我们忠于祖国,坚守岗位,不怕艰苦!”排长满意地笑了。
在另一个夜里,巡查国界就要开始了,边防战士整装待发。碉堡上的哨兵突然发出警报,发现正南方有一个黑影向我方移动。边防战士迅速跨上战马,分两路包抄那个黑影。步枪组绕过敌人后面,三十分钟爬上四百公尺高的雪山,迅速截断了敌人的后路。敌人还想利用地形顽抗,我们战士明晃晃的刺刀已经对准了他的胸膛。这一个企图混进我们国境线的间谍终于被捕了。 (赵慈命)猫头洋的丰收
正月过后,海上东南风当令,海水一天比一天温暖。大黄鱼汛到了。这是猫头洋丰收的季节。
但这里并不是和平的生产环境。就在猫头洋渔场的东缘,还有几座被美蒋残余匪帮盘据的岛屿。敌人处心积虑要破坏我们人民的幸福生活。
人民海军和地方干部反复研究渔场情况,进行了周密的护渔部署,强大的艇队不分昼夜在渔场巡逻,同时决定在生产前紧张的几天,渔船捕到那里,海军护到那里,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使渔民受到一点损失。
敌人果然没有死心,大黄鱼群的主干还没有来到,敌六百吨炮舰一艘已经窜入渔场来了。早在半个月前一次激烈的海战中,这艘敌舰曾被我艇队击中起火,战士们看见它又来了都非常高兴,准备这次再给它一个歼灭性的打击。谁知它已不敢再战,我艇队刚一出击,它赶快开足马力溜了。
大黄鱼汛终于来了。亿万条大黄鱼的通过,使整个洋面引起严重的骚动。有时鱼群贴近水面,海水呈现一片黄色。大黄鱼互相追逐着,拥挤着,不时地跃出水面,像是大海上开出一朵朵的黄花。一网下去至少能捞一、两千斤,有时竟捞到五、六千斤。
入夜,满载鲜鱼的渔船,向珠门港收购鲜鱼的冰鲜船集中,很快一百多只冰鲜船都已装满,渔船还不断涌来,如果摇到石浦去卖给加工厂,至少需要十几小时,不但鱼可能烂掉,还会误了渔期。没有卸船的渔民非常焦急。这时,人民海军伸出了援助的手,开来了很多炮艇帮助渔民拖船,每一只炮艇拖了十几只渔船,浩浩荡荡驶往石浦。不到三小时,这些船已经在石浦码头卸货了。
正式捕鱼不过四天,已捕了大黄鱼二千二百余万斤,如以最低价格每百斤六万五千元计算,就为国家增加了一百四十多亿元的财富。我们伟大的祖国多么丰饶啊!
人民海军从一九五○年开始护渔,几年来渔民捕鱼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一位海军战士到人民银行去储蓄,看见许多渔民排着队往家乡汇钱。他回到艇上兴奋地说:“看见渔民兄弟一百万、两百万地往家乡汇钱,心里真痛快。” (关世楠)
把敌人消灭在海洋上
这是一个平常的劳动日的开始。鞍钢的无缝钢管厂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安装工程,八号高炉火红的铁水已在倾泻出来,第一座汽车制造厂的工人正走上建筑工地,星火集体农庄的拖拉机已经翻松了土地,母亲正叫醒了贪睡的小学生,早航的渔船已经出海了。这时是早晨六点钟,祖国的一个平常的紧张而幸福的劳动日的开始,东北公安部队海防巡逻队十七号和三六○号炮艇也开始出海巡逻。海的这面是祖国的重工业基地——高大的烟囱和飞速旋转的机器,海的那面——东南方是万恶的美李匪帮盘踞的地方,炮艇无畏地驶出海面三十英里,发现一条渔船在摇摆着旗子。“有情况”,小队长张财马上命令“开过去”。果然,渔民报告,有敌艇一艘抢去渔船一只,渔民三名,仓皇逃走了。
张财向指挥所报告情况以后,随即宣布:“做好战斗准备,追上去!”“追上去”,船长王成德把紧了舵,两眼紧盯着海面;重机枪手徐崇琪双手按在枪机上。近了,近了,距离敌船只有几百公尺远了,十七号船猛冲过去,“哒、哒、哒……”两挺机枪对准敌船开火。敌船上的火力也集中向十七号还击。突然,一声枪响之后,高空中悬起闪色的信号弹,十七号命令三六○号开炮了。炮手赵永奎早就在等待着这个信号,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回该给你们尝尝新中国工厂出产的好点心了。”轰轰几炮打过去了,敌船的舵楼被打穿了,船身失去了平衡,东摇西晃起来。我船乘势集中火力向它猛力射击,几发炮弹发出之后,敌船的机舱被打中,接着汽油筒的爆炸声和各种子弹、炮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霎时敌船变成一片大火。匪徒纷纷跳海逃命,终于
一个个被我海防战士活捉了。
被救的渔民感激得说不出话来,他们只是紧紧握住战士们的双手不放,从战士的头上看到脚下,然后又瞭望着那无边际的海洋和他们背后的家乡。(陈德湖)
把“金皇后”撒在边疆
初秋的太阳照耀着云南边疆,照耀着这块长满稻谷、玉米的翠绿色的坝子——通海坝。驻守在这里的是全国战斗英雄张英才钢铁营的战士。他们吃着这里出产的粮食,喝着这里的水,守卫着这些山坝,爱上了这块土地。
这块方圆不到三十里地的通海坝,有一小块最惹人注意的玉米地。玉米穗有胳膊粗,一尺来长,手掌宽的叶子,八尺多高的秆子。大个子战士钻进玉米林里,连头都露不出来。这玉米种子叫“金皇后”,是张英才钢铁营三连模范事务长武仁孩家里——山西寄来的。
去年三月初,武仁孩牵着牲口从营里伐木区下山来买菜,首先就到这寨子来找李起连街长。李街长正和生产互助组长、民兵们开会讨论生产问题。谈到玉米时,武仁孩禁不住插嘴说:“咱北方的‘金皇后’玉米种可好咧,种上它,勤上粪,多浇水,一亩地就能打六百多斤,单棒子骨头就比这里的玉米穗大的多。”这一讲,老乡们都说话了:“武同志能不能叫你家里寄点来呀?”“行,”武仁孩满口应承下来。并且马上就给他哥哥写了封快信。不久他哥哥就寄来了一公斤“金皇后”玉米种。
“金皇后”播下去不久就长起来了,长得是那样茂盛,李街长一走到坝上,就不由得看着这块玉米地出神,也就不由得想:“大军帮我们消灭了蟊贼,使我们过着从来没有的安稳日子,如今又像自家兄弟一样,关心我们的生产,真是!……”
这件事,在边疆很快传开了,老乡们打算把更多的“金皇后”种子撒在边疆肥沃的土地上。(周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