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醉君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5
第12版(副刊)
专栏:

  醉君山
张天福
君山醉了几千年,至今仍然醉着。
洞庭湖是一杯酒,“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君山长年在里面泡着,他怎能不醉?
洞庭湖是洁白的盘,君山是盘中一撮湖鲜小菜,“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他怎能不醉?
洞庭湖是胸襟博大的母亲,君山是她怀中的骄子,“洞庭含大直,碧山出远波。”“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夜晚,整座岛阒寂无声,洞庭湖的夜潮轻轻拍打着他,他侧身入睡,怀抱着一大堆“秘密”。他怎能不醉?
几年前我去过君山,其实,君山的情、君山的义、君山的泪更醉人。
君山的情醉人。我忘情过“柳毅井”。井上有传书亭,亭旁绿柳繁茂。弱柳扶风迎幽君,雅亭启怀纳真人。下面便是柳毅井,幽深隐真意,微波荡纯情。井水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洞庭龙君三公主嫁给泾川龙君次子泾川小龙,小龙虐待她。湖广潭州书生柳毅,赴京赶考落第,返乡途中于荒郊遇三公主,仗义到君山上一井内向洞庭龙君传书,洞庭龙君弟火龙钱塘龙君大怒,杀了泾河昏君,救三公主返回洞庭龙宫。洞庭龙君十分感谢柳毅,欲嫁以三公主,柳毅婉言回绝;送以累累珍宝,柳毅也含笑谢辞。如一片洁白的云,似一缕润爽的风飘然而去。三公主心神不宁,相思成疾。饮香茶而无味,面宝镜而无光。后来,三公主扮成一渔姑千里寻柳郎,终于与柳毅结成了伴侣。视富贵如粪土,其情也真,其情也深,其情也醉人!
君山的义醉人。我留连过“仙螺峰”。相传,有一个年月,天降三天三夜瓢泼大雨,八百里洞庭湖水涨三丈三尺,游来四条恶龙在湖里兴风作浪。七十二仙螺姑娘见此情景,放弃九千九百九十九年修炼成仙的初愿,把螺壳脱掉,化作七十二条大船,救人扶危,舍生取义。奋战七天七夜,救出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终因疲劳过度而昏倒。“麻姑大仙”义奏“玉帝”,借来蓬莱仙风,吹落昆仑山石,把四条恶龙镇在洞庭湖底,成了湘、资、沅、澧四水伏入洞庭湖。七十二仙螺姑娘醒来,洪水已退。湖面息波,七十二仙螺壳搁浅在昆仑山石上,化为七十二个山头,成为君山七十二“仙螺峰”。
君山的泪醉人。我泣拜过“二妃墓”。《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尧女,舜之妻而葬于此。”东汉王逸《九歌注》云:“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南巡于云梦泽,后未返,没于湘渚。”四千多年前,尧把帝位让给正直、贤明、无私、公道的舜,并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帝,夫妻恩爱。娥皇、女英二妃协舜帝勤政事,拓疆土,理山川,服民务。后舜南巡,二妃跟随不及,又遇狂风数日不息,追至君山,暂避风雨。数日后,舜帝死于九嶷山,二妃悲痛万分,攀竹日夜痛哭,泪珠纷纷滴在竹子上,遂成斑竹。后二妃竟哭死于君山上,遂葬于此,为后人留下多少感慨、多少热泪、多少挽歌、多少诗文。
毛泽东曾作七律一首: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望着这墓、这竹、这水银一般炽热、晶莹、凝重的君山泪,我不禁潸然涌泪自醉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