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双拥热潮起南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6
第1版(要闻)
专栏:

  双拥热潮起南粤
本报记者刘霄新华社通讯员曾志军新华社记者李石元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广东军民不仅创造出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而且树立起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丰碑。
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到广东考察时,多次赞扬这里的双拥工作做得好。
开放不忘国防致富更重拥军
“八一”前夕,广东省又有50个市(县)被评为“双拥模范城”。省委书记谢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广东既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又是祖国南大门的前哨。做好拥军工作,义不容辞。
今年初,新任省长卢瑞华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广州郊区部队看望慰问,对部队需要地方解决的问题当场拍板。
在广东,历届领导班子上任,都把拥军工作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省涌现出许多“拥军书记”、“拥军市长”、“拥军县长”。
那年,部队精简整编,珠江口某小岛驻守的警备连奉命撤离。群众知道后,联名向珠海市委写信,请求解放军留下。
珠海市市委书记梁广大告诉记者,珠海从昔日的小渔村发展到今日大都市,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解放军的协助下,创造了安宁和谐的社会环境。解放军驻守这地方就是一种对外威慑、对内稳定的力量。“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我们没有理由不搞好拥军。在梁广大和市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珠海拥军走在广东省的前列,成为闻名全国的“双拥模范城”。
1992年春节,省领导分别率领慰问团到部队慰问。慰问品很特别,官兵每人一个精制的不锈钢饭盒。
慰问团的同志说,富裕起来的广东人民忘不了子弟兵的贡献,送个钢饭盒,是表示老百姓锅里有的,不缺子弟兵碗里的。
富裕了的广东人民,不忘为改革开放提供安全保证的子弟兵,全省各地热情为部队办实事,支持部队修建营房,改造设施。在驻军营区基本实现了“宿舍楼房化、设施现代化、营区园林化”。
今年3月,部队进行军事演习,汕头人民倾力相助,架桥铺路、腾让码头、筹粮备菜,情景十分感人。为了保证演习通讯不受干扰,电信部门不讲任何价钱立即关闭了三家传呼台,将两个电视频道的频率各下调50%。
广东的一些沿海城市连续几年与部队对口支援。前沿岛屿的一些连队缺水、缺电,道路不通,这些市的领导和业务部门亲自带着施工队上岛,为数十个哨所和雷达站建起电站,修起蓄水池,安装抽水机,筑起环岛公路,并给他们送去空调、冰箱、彩电,使守岛战士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南海前哨的上川岛,驻守着一支海军部队,岛上条件艰苦,气候炎热。有着拥军光荣传统的江门市、台山市的社会各界主动登门服务,为岛上驻军修建了一个蓄水20多万立方米的淡水库,还为部队建起了家属楼、幼儿园、游泳场。
今年,珠海市帮助桂山、北尖等8个驻军岛屿修建了直升机场,供守岛官兵应急使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十分关注部队的“菜篮子”,努力做到“水涨船高”。他们除对部队的物资供应采取补贴制度外,还给物价较高地区的部队实行伙食补助。
近年来,全省先后出台了8项关于支持部队发展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为部队发展生产经营提供优惠条件,开拓广阔的天地,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造血”功能。
在广东,各地政府制定的拥军优属的地方性法规、文件有50多种,使全省拥军优属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轨道。
贵在扎扎实实的工作
广东省的双拥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已从开始时的军地双方一般地增进了解、增加感情、增强团结,发展为以双拥工作为载体,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近几年来,广州军区取得的上百项科研成果,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支持和配合。广州军区先后为革命老区兴办了15所希望小学,支援创办少年军校60多所,举办各类人才培训班1000多期。双拥工作推动了创建卫生城市和争当文明村户、文明街道、文明企业活动,全省共评出文明户485万户、各类文明单位2.5万个、高标准文明村镇625个。军地双方在继承与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部队长期坚持读书育人和讲传统、唱军歌、学雷锋的做法,得到了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而地方编写出的《新三字经》、《新增广贤文》、《社会公德四字歌》等,也给部队政治教育以有益的借鉴。人民群众反映,部队守卫一方,也净化了一方;部队官兵说,广东是精神文明的绿洲。
广东各级政府在抓拥军工作中,成功地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一般地讲感情、讲友谊转变为既讲感情、讲友谊,也讲文明、讲法制。在广东,每逢“八一”、元旦、春节,很少见到双方吃一顿、寒暄一阵就了事的现象,而是坐下来,诚心诚意地交流感情,互通情况,商讨对策。各地推出的拥军优属法规性文件覆盖了拥军优属工作的各个层面。二是由一般的拥军办实事转变为重点解决驻军的难题。比如,深圳市把安置驻香港部队随军家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280多名随军家属一次性安置完毕。佛山市专门研究解决征兵难、安置难等问题,当年做到征兵任务百分之百完成,转业军官、复退军人百分之百安置,随军家属和成人子女百分之百就业,军烈属优抚款百分之百兑现。三是由政府职能部门一头热转变为上下两头热。而今拥军优属的服务网络遍布城乡。目前在韶关、惠州、江门、肇庆、梅州等地区,明文规定把拥军优属工作作为考评文明单位和文明户的重要内容。
双拥工作结硕果
广东省双拥工作的深入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
——共建点文明硕果累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19个市县全部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的“双拥模范城(县)”。在1000余个军警民共建点中,有2/3以上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佳”单位。在粤东,某团与驻地一个小村搞共建,很快将一个脏、乱、差的贫穷小村建设成了现代文明的小村。在广州,被誉为“精神文明一枝花”的广州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市公共汽车公司搞共建,使该公司的职工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双拥”工作促进了生产力和战斗力的提高。佛山市原有17个单位经济效益和村规民风较差,军地双方围绕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开展双拥,两年后,有15个单位打了翻身仗,被省市评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而在这个过程中,部队的战斗力也明显提高。军区炮兵研制的“炮兵群团指挥系统”,在地方1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支持下,荣获全军科研成果二等奖。近年来,驻粤部队多次在湛江、茂名、汕头、潮州等地区和海域进行训练和演习,出现了千万民众踊跃支前的壮观场面,受到中央军委领导同志高度赞扬。
——“双拥文化”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双拥工作为载体的双拥文化,在广东已形成规模,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在广州、深圳、汕头、佛山、珠海等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地区,经常可以看到“国防电影周”、“国防之声卡拉OK比赛”、“国防知识读书演讲”、评选“军人好妻子、好母亲”、评选“杰出退伍军人”等活动。各地还举办了一系列的双拥专题文艺晚会,创作了一大批有关双拥题材的小说、诗歌、曲艺、电影、报告文学等。在中山等城市,成立了“双拥文工团”和“双拥文化指导小组”。广东省双拥办还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等大中城市,举办了南沙守礁部队图片巡回展览。实践证明,“双拥文化”的普及和蓬勃发展,不仅为双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广东军民用真挚的感情树起的双拥丰碑,在南粤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芒。(附图片)
汕头空军场站多年来与汕头市实验小学结为共建文明单位,他们经常互帮互学,共播文明新风。图为实小音乐教师正在空军场站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上作辅导。方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