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6
第1版(要闻)
专栏:

  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本报评论员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综合利用,大有可为”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提高全民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进一步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
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同时又是一个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增大,我国资源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充分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是保证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现实选择,是防治污染、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方面资源相对不足,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严重短缺,另一方面资源又大量浪费。大量可利用的宝贵资源作为废弃物白白浪费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是造成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低下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1985年国务院批转原国家经委《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绩,在缓解资源紧张状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防治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等方面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5年,全国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190亿元,工业废渣综合利用量2.7亿吨,其中煤矸石综合利用量5600万吨,公用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量5188万吨。1995年全国废旧物资回收总值290亿元,废钢铁回收量达4000多万吨。全国涌现出一大批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源综合利用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低;资源综合利用宏观管理体系亟需建立和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两个根本转变的推进,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全球性资源与环境的认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紧迫感,为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广泛深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全社会都要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并把节约放在首位。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都必须节水、节电、节地、节能、节材、节粮,千方百计减少资源的占用与消耗。各行各业都要制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目标和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率。要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利用、多种途径、讲求实效、重点突破、逐步推广”的方针,遵循资源综合利用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与治理“三废”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通过加强法规建设、强化政策导向、完善基础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初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源综合利用宏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