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来自唐山的报道之二磨砺廿载起宏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6
第2版(经济)
专栏:

  来自唐山的报道之二
磨砺廿载起宏图
田俊荣费伟伟
唐山长高了。
5月25日,当截瘫人王胜芹在人们协助下登上位于唐山市中心的凤凰山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1976年“7·28”地震前一天,她曾登上这座百米多高的城中山,当时整个唐山尽收眼底;如今,无论朝哪个方向看去,视线不免被一幢幢漂亮的高楼大厦挡住。
不仅如此,翻开唐山人的相册可以看到:震前那座“黑烟白烟满天冒”的百年老城,已经永远凝固在那些黑白照片上;取而代之的,是彩照中环境优雅、电讯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的20岁的新唐山。在经历了瞬间毁灭、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后,唐山的城市功能也比震前“高”出一大截。
锦绣新城看今朝
卢德长(地震时在废墟里埋了6个小时,后成截瘫):震前,唐山钢铁厂的“红龙”、启新水泥厂的“灰龙”、焦化厂的“黄龙”、电厂的“白龙”,4根大烟囱将市区搅得昏天黑地。当时,水泥厂附近的居民盖新房,有经验的人只在顶上抹一层薄泥。日后水泥粉尘落在房顶上,雨后就凝成了厚厚的水泥顶子。
积20年之艰辛努力,如今,蓝天、碧水、绿地成为唐山这幅风景画的“底色”。
城市规划十分合理。滔滔南去的陡河,将中心区分为两块,东部工业区,西部生活区,生活区边缘安排了电子、食品等无害小工业;再从全市看,以文教为主的中心区、重工业为主的新区和采煤业为主的古治区三足鼎立,各相距25公里,互不干扰。
四条“龙”降伏了。“唐钢”年烟尘排放量从先前的29万吨骤减为3万吨。在我国规模最大的冀东水泥厂,国家规定大气含尘浓度为每立方米150毫克,冀东在100毫克以下。
人均绿地面积是震前的3倍多。陡河,这条唐山历史上又黑又臭的“龙须沟”,变清了。两岸建起我国最长的、蜿蜒达10.4公里的带状公园。青青河畔草,郁郁柳成行,全国卫生综合整治检查团盛赞它为唐山一大美景。
唐山人以壮士断腕式的魄力整治污染。市第一水泥厂,是年上交400万元的利税大户,因其坐落在居民区,市政府一咬牙:停产。与此同时,陡河两岸的一批小电镀、小翻砂、小炼焦、小陶瓷等污染项目也如数关闭。一时间,唐山上空少了50多根“烟囱”。
唐山人又以巧妇穿针般的细心来搞环境保护。市区3万多亩采煤塌陷地,坑大的,积水养鱼,旁边兼养鸡、猪,形成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的生物链立体养殖;坑小的,覆土栽树,着手搞全国独一无二的环城森林公园,“化腐朽为神奇”。
插翼起飞话邮电
吴作斌(地震时为市委小车班司机):震前,市委领导中安住宅电话的寥寥无几。一旦有急事要用车,60多岁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只好气喘吁吁地小跑2公里到我家。那时,看得最多的是摇把子电话,拿起话筒,要过5分钟才来拨号音;区和区之间通话,就像蚊子叫一样轻。
郭永吉(地震时为邮电局技术员,“7·28”中痛失爱子):震前,全市一共2500门老式交换机,地震时全甩到马路上砸得粉碎。就是到1986年,全市也仅有6000门老式交换机,当时,一位《羊城晚报》摄影记者,转遍了整个唐山市找不到一台传真机,只好火急火燎地赶到天津坐飞机,将照片送往广州。
以1986年为界,震后唐山邮电通讯业的发展,经历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前十年小步慢走,后十年插翼起飞。
1986年,眼看邮电业因资金掣肘而发展缓慢,副市长王大名如坐针毡:“将来搞京、津、唐信息高速公路网,京、津地区的信息资源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绝不能让这条‘公路’在咱唐山塌下一角来!”“国内金融市场紧张,市政建设也要敢于用好外国资金。”市领导率邮电一班人多次赴京申请外国政府贷款,平均每月跑2—3次。5批总数达2500万美元的外资贷款源源而至。仅西班牙、意大利政府提供的2034万美元一项,就使唐山的程控电话交换机数量一下子增加了19万门,增幅高达100%,一举缓解了通信市场供不应求的“老大难”局面。
为增强邮电系统的外资还贷能力,市政府的优惠政策也相应出台。光免征城市配套设施费这一条,就使邮电局的基建成本降低了30%。
十年磨一剑,霜刃已烁然。唐山的交换机数量从6000门激增至1995年的40万门,市话率已达2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唐山人不知足,胸臆间更有一番鸿鹄大志:到本世纪末,市话率达到60%;在全国率先建成信息高速公路。
基础设施“满盘活”
梁晓军(地震前一天恰好是他19岁生日,地震中被砸成截瘫):我现在这副模样,跟震前住房紧张有关。那时,我家9口人挤在20平方米平房里,所有杂物只能码在吊铺上。地震时,上百斤重的吊铺猛砸下来,一枚2寸长的铁钉扎进了我的脊椎,母亲和两个姐姐被砸死。
广厦万间尽欢颜。唐山二十年如一日的“住宅优先”方针,终于换得今日累累硕果。到1995年底,全市人均居住面积8.9平方米,使用面积12.2平方米,名列全国前茅。唐山,成为我国首次荣获联合国“人居荣誉奖”的城市。
这一成果的来之不易,仅从下列数字中也能窥知一二。有关人士估计,20年来仅清理地震废墟和拆除简易房,就达3000万平方米。如将其堆成1米宽、2米高的墙,相当于长城长度的1.5倍!
1986年,重建结束,国家停止了对唐山基础设施的专项拨款,今后,靠一年2.3亿元的城市维护费怎么发展?
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思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基础设施一旦转化为“产业型”,本身就是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基础设施越完备,城市的“集聚效应”就越强,越能把更多的人、财、物等各方面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不断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出路在于盘活基础设施的存量资产,让它滚动发展!
唐山从1988年就着手改革住房制度。在一片拥护中,租金从每平方米0.36元提高到1.08元。房管部门每年除基本维修外,还可腾出9000多万元,建18万平方米住宅、解决3000户家庭入住。唐山尝到了甜头,成为国务院首批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中唯一一个坚持至今的城市。同时,其他基础设施走上了“举贷投入、负债经营、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路子。在适当提价的基础上,舞出了卓有成效的“三板斧”:城市维护费“拨改贷”;投入2600万美元国际贷款;允许按50%提取折旧,搞企业化经营。思路一变,满盘皆活,基础设施扩张能力日臻雄厚:到2000年,全市气化率可达97%;热化率将升至60%,名列全国第一……
唐山,正在继续“长高”。(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新华社记者董智永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