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在暑期实践中成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在暑期实践中成熟
本报记者董洪亮
7月23日下午,成都市成华区丛树村白家湾小学一间简陋的教室里,端坐着30多名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讲台上,一位戴眼镜、留齐耳短发的女大学生正在讲授环境保护知识。
“最近,国家关闭了淮河流域999家小造纸厂,因为它们排放的臭水污染了淮河,部分居民饮水发生困难。同学们,关闭它们应该吗?”“应该!”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讲课的女大学生叫覃爱玲,来自成都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该系6名大学生暑期到郊区的丛树村参加社会实践,他们给小学生讲授多方面的知识,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
参加讲课的一名大学生对记者说,几年来的暑期社会实践,缩短了他与社会的距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