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长缨及万里苍穹在掌中我国在轨卫星管理跃上新台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长缨及万里苍穹在掌中
我国在轨卫星管理跃上新台阶
本报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首创“一网管多星、近网管远星”的航天测控方式,使我国在轨卫星长期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我国八十年代中期发射的三颗通信卫星虽已“超期服役”,但目前依然保持着较好性能,通信功效正常,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带来了巨大效益。
把通信卫星送上太空,仅仅是改善通信状况的第一步,通信功能的实现,还需要地面测控网在卫星使用期内进行一系列旷日持久的管理——对三点六万公里高空的在轨卫星进行跟踪、测量、控制。没有管理,卫星将成为太空垃圾。
起步于八十年代初期的我国卫星长期管理事业,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从无到有,逐步与国际接轨。十多年间不断跃上新台阶。
八十年代中期,为适应不同类型卫星在太空中同时运转的局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开发了多星微机管理系统,首创了一网管多星的独特的卫星管理模式。
“八五”期间,为适应高轨太空实验的需要,他们首次采用近地卫星测控网管理运行于远地轨道的卫星,在长达半年之久的跟踪、测控、试验中,成功地开创了我国“近网管远星”之先河,并获得大量珍贵的太空环境试验资料。同时他们还将人工智能首次利用于卫星管理领域,开发研制出卫星管理辅助决策专家系统,使太空卫星的状态分析由原来人工至少两小时缩短为一分钟,为卫星“诊疗”和“延寿”提供了保证。(苏扩善傅明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