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逼宫戏”的背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6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逼宫戏”的背后
岩松
卡拉季奇日前已退出波黑政治舞台。西方大国“逼宫戏”终于演成,显得颇为兴奋,认为9月波黑大选的最大障碍已彻底清除。
促成卡拉季奇下台者谁?美国当仁不让,说这绝对是它的“胜利”,是它日前派出的特使霍尔布鲁克的功劳;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强调,这是五国联络小组共同努力的结果;欧盟代表比尔特则说,欧盟出了大力。众说不一。其实,波黑早已成为大国的政治角力场,美欧在那里的争斗,实际上是争夺欧洲事务的主导权。即使没有了卡拉季奇,波黑也难以平静下来。
西方几个大国在卡拉季奇去留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为避免引起麻烦进而干扰大选,欧洲国家对卡拉季奇辞去总统但保留塞尔维亚民主党主席职务,采取了较宽容的态度。而美国却以此为由,要求禁止塞尔维亚民主党参加选举。在英国倡议下召开的五国联络小组会议上,美国似乎作了一些妥协,但会议一结束,它便单方面发起了逼卡拉季奇下台的“外交风暴”,令欧洲国家十分被动。
在海牙国际法庭下令逮捕卡拉季奇一事上,有关大国立场更是大相径庭。卡拉季奇交权后,美国虽然声称不会动用武力捉拿他,实际上却希望趁热打铁,彻底拔掉这颗“钉子”。据悉,美国已经开始与波黑塞族军方人士秘密接触,探讨抓人而不流血的可能性。美国急于将卡拉季奇送上法庭,固然有其国内压力的原因(共和党多次在此问题上向白宫发难),但舆论界认为,更重要的考虑是美国要借此维护它的大国权威,杀鸡给猴看,威慑波黑其它各方。这一立场得到德国的响应,更多的欧洲国家则对此表示担忧。目前,俄罗斯已经明确表示,反对采取任何军事行动逮捕卡拉季奇,拒绝承担“偶遇”他时将其捉拿、移交海牙法庭的义务。法国则认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是解决难民重返家园、经济重建等问题。
逮捕卡拉季奇绝非易事。美国设想的实施手段可谓一文一武,要么南斯拉夫和波黑塞族主动交出卡拉季奇,要么动用武力强行捉拿。前者不战而胜,但似乎缺乏现实可能。就连霍尔布鲁克也自嘲地说,西方在波黑有几万兵力,尚且不能将卡拉季奇送上法庭,何以能指望塞族人。后者则意味着冒流血的风险,而这是正在竞选连任的克林顿总统最为忌讳的,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轻举妄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