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生活的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6
第12版(文化时空)
专栏:艺海泛舟

  生活的魅力
本报记者杨柏青
一台话剧,引来缤纷的泪水,引来摇醒泪水的如潮掌声,这就是《搭马架子的人》,北国边陲一个只有15年历史的小小剧团——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话剧团的最新奉献。
还在数月前,该剧编剧匡子亮、副团长卢发随呼盟文体广电局副局长王平来京出差。为了省钱,他们住在内蒙古宾馆的地下室,记者还曾调笑:“你们真是奋斗在生活的最底层。”看完这台五场现代话剧,记者方感当时语言的唐突和轻率。因为生活底层的故事,通过艺术凸现出来,即是摄人心魂的艺术魅力。
《搭马架子的人》讲述的是20多年前发生在大兴安岭一个“盲流”点儿四位年轻人之间的故事。青梅竹马的情侣黄炎杰和苗青箐为躲避政治迫害远逃东北。在大兴安岭深处的一个盲流点,他们受到何大拿、何敏兄妹的收留。不幸的是,何大拿爱上了苗青箐并且在一个酣醉之夜占有了她。悲怆的黄炎杰在清山队的搜捕和感情的巨大折磨面前,远走俄罗斯。苗青箐独自抚养起她和何大拿的孩子苗小青,并且执著地拒绝着何大拿。何大拿坚定地爱着苗青箐,20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忏悔着那不该发生的一幕。直到大地回春,直到花满人间。苗青箐已是首屈一指的乡镇企业家,何大拿当上了“种粮大王”,黄炎杰也在改革开放之年以富商的身份西装革履归来。四个人物的命运被时代生动地改变了。没有改变的是,他们对生活的真诚,对真善美的执著。
应该说,该剧的情节并不复杂,它表现的是四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乍看上去,似显“单薄”。可喜的是,该剧的妙处亦恰在此。它通过画面,通过音乐,通过浓郁的生活气息,浓浓的真情,震撼着观众的心灵。故事在这里已不重要了,故事在这里只是一条红线,它穿起的是一个个洋溢着强烈美感的画面。这种美感即是真诚之美,善良之美,即是生活之美。
无论是20多年前旧山庄的凄惨,还是改革开放后新车站的热闹,无论是昔日悲凉的袅袅炊烟,还是今天人们脸上忙碌的笑容,该剧都在告诉我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就是对生活的渴望。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之美是一切美的源泉,一切魅力的源泉。
事实上,该剧就是紧紧环扣生活之美来拓展情节的。它通过时空的跨度,通过场景的转换,通过主人公现实处境的变异,把生活的感悟,生活的真谛,深刻而深情地展现出来。那悠扬的马头琴声里,包含着一个民族苦涩的脚步。
演员成功的表演,有效地升华着这一主题。饰演苗青箐的王颖刚从艺校毕业,是位年轻的演员,但她对角色性格的分寸却把握得精确而独到。何大拿的扮演者张国忠原是名舞蹈演员,他把舞蹈艺术的许多基本功应用到该剧中,使得何大拿的形象丰满而厚实。几位演员的刻苦、刻意,使得剧情跌宕而富有张力。
优美的舞台布景有效地衬托着主题。那山岗,那草屋,那木栏,那炊烟,甚至那木墩,那远山,无不充溢一种现代美感。而这种现代美感在具体的剧情里,又弥漫着一层浓郁的生活气息。配上悠扬的音乐,它使得剧情更富有立体感,更能感人肺腑。
仅有50余人的呼盟话剧团在话剧不太景气的年代,却矢志不渝,不断推出话剧佳作。从《渥巴锡汗》到《追梦兰河谷》,再到今天的《搭马架子的人》,无不体现了一种精品追求,精神追求。这一台台场景独特、背景奇特的话剧背后,蕴含着活跃在呼伦贝尔这个大舞台上的全团演职员工对生活的独到理解。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