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漫话“家庭书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6
第12版(文化时空)
专栏:金台文谈

  漫话“家庭书架”
陈新
目前,我国的图书发行方式较前几年有了一些进步和改善,比如出版社可以直销,新华书店送书下乡;图书展销会面对面洽谈,二渠道的不断完善等,这些进步是可喜的,也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从根本上说,图书发行依然没有摆脱“守株待兔”或曰“姜太公钓鱼”的被动态势,无论是出版社还是新华书店都是静候顾客即读者主动上门,自己挑选。至于读者如何选书,会不会挑选,挑选的书好不好……这些问题,都很少有人关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经过广泛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批读者怀揣一笔购书专用款,却苦于不知道该购何书,更不知道同样一种书购哪种版本为好,至于对图书的实用价值、收藏价值以及译著的优劣更是缺少识别能力。如何为这一批读者排忧解难呢?最近出现的一种“家庭书架”销售方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和好途径。这就是出版社和新华书店不仅把图书一本一本地摆好等读者来买,而是根据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把图书挑选好、搭配好,整架整架地向读者推荐,有的根据读者的要求“送货上门”,直接送到家中。许多人认为,“家庭书架”是图书发行的一个带有变革性的大胆设想和崭新途径。
“家庭书架”出现以后发生不少趣事。例如有一位“大款”请一位学者为他开了一份2.5万元的购书单,当他接过书单时高兴得直搓手,当场拿出酬金,向那位学者表示由衷的感谢;一位家长请一位编辑为他上初中的孩子开列一个“儿童书架”的书单,他得到的报答是千恩万谢和一束鲜花。
这两件小事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目前确有一批整架购书意向的读者,而且心情相当迫切。其基础便是许多人有了钱。他们不愿意乱花,而想用在正道上,于是想弄一架高档次的精装书,以弥补其“穷得只剩下钱”的精神空虚。总之,有了钱的人们已经把眼睛转向了图书市场,只是不知道如何买、买什么罢了。“家庭书架”在这个阶段及时推出可谓最佳时期,我们为什么不引导他们把乱花的钱用来买书呢?
“家庭书架”的种类应不拘一格,可分高、中、低多档;可分综合、专业两大类;专业类又可分政经、文艺、少儿、科技、教育等多种;可分干部、工人、农民、军人、教师、知识分子等不同职业书架。至于定价可按档次高低、类别不同,考虑购买能力大小,分别定出不同价格。当然这种“家庭书架”售书方式,也有一个商德问题。出版社决不能把销售不出去的或劣质品“搭配”卖出去。这是应该防止的。可以相信,“家庭书架”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好的图书促销形式,愿它能进入千家万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