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聚精会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锡山实现高水平全面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7
第1版(要闻)
专栏:

  聚精会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锡山实现高水平全面发展
本报讯记者于宁报道:江苏省锡山市(原无锡县)坚定不移地创造性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大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在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方面取得许多全国领先的成果。实现了“高台式”发展。
90年代以来,全国进行过三次综合实力百强县评比,锡山市赢得“三连冠”,被誉为“华夏第一县”。1995年,锡山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1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14.5亿元,财政收入10.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90元。
在锡山市,亿元村有101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17家。这个市不仅经济建设的成绩在全国领先,而且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双拥”、小城镇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中,也都在全国名列前茅,一个“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具雏形。国内外来此参观访问的许多人士认为,锡山市的发展是一种“高台式”发展,其整体水平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锡山市崛起的奥秘何在?市委书记何正明说:“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们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创造性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聚精会神地致力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为国家做实实在在的贡献,为百姓谋实实在在的利益。”
锡山市在实现“高台式”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乡镇企业是“高台”的基础。锡山市是我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这块自然资源并不丰厚的土地上,各级党委积极支持农民发挥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借助历史传统和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集体经济。乡镇企业迅速腾飞,成为全市的主体经济,位居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之首。自1992年江苏第一家乡镇企业集团江苏红豆集团成立以来,锡山市乡镇企业迅速走上集团化的轨道,从“船小好调头”步入“船大闯天下”的新阶段。现在,全市共有工业企业集团(公司)88家,其中拥有境外企业的近20家,不少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或超过城市同类企业,形成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冶金、建材等七大行业。乡镇企业积极反哺农业,使农业朝着机械化、社会化、集约化的方向迅猛发展,现在专门从事农业的劳力已经降至农村劳力总数的8%以下,蓬勃兴起的村办农场经营的农田面积已达责任田总面积的3/4以上,基本上实现耕田、耙田、排灌、植保、开沟、播种、收割、脱粒、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十多年来,锡山一直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科学技术是“高台”的先导。在实践中,锡山市委深深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科技兴县”战略,大力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了科技工作管理和服务网络,完善了科技投入体系,为企业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乡镇企业成为运用科技成果、促进科技发展的主体。1/3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联办民办科技机构165个。农业科技广泛普及,保证了粮食和各种农作物稳产高产。锡山市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全国第一个县级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在今年3月举行的全国首届科技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锡山市荣登榜首。发展科技,需要人才。锡山市采取“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壮大科技队伍。现在全市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4.7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8500多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1991年,锡山市率先在全国高标准通过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现在,高中普及率已达75%,明年将达到90%以上。
坚持“两手抓”是“高台”的“塔吊”。锡山市委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使两个文明同步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从1987年起,全市实行了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对各级干部实行经济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双百分”考核制度,把精神文明建设分为5大方面、100多条细目进行考核评分,把考核的结果作为考察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与干部的任用和奖励挂钩。这样就有效地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化虚为实”、“变软为硬”。多年来,锡山市以“一当三创两提高”(争当“四有”新人;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提高公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主要内容,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创建活动系列化、经常化、专题化。自1990年以来,根据前进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思想认识问题,每年开展一次专题讨论或专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团结、求实、创新、争先”的锡山市精神。
农村城市化是“高台”的特色。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扩大,大量农村劳力转入二三产业,广大农民向往城市现代化的文明生活。锡山市领导在90年代初就提出了“建设田园都市,实现农村城市化”的构想。他们邀请国内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编制了高层次的县域规划,突出了环境保护和农田保护。几年来,按照规划,加快村镇的改造和建设,每年用于旧镇改造、新区扩大的投入达1.3亿元以上。现在,全市526个行政村全都通了公路,33个镇全都通了自动电话和传真。在小城镇聚居的人口已达4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46.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90%以上的农民住上了新建的楼房,人均住房面积达33.7平方米,55%的家庭用上了液化气,80%的家庭喝上了自来水,各种家用电器对这里的农民来说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记者走访了十多个村镇,看到新建的厂房、住宅、机关、商店、学校、敬老院、宾馆、文化公园等等。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到内部设施和装修,锡山市均堪称一流,使人实实在在地看到什么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在许多地方令人头痛的“农转非”问题,在锡山市早已不复存在,农民们说:“城里有的,我们这里有;城里没有的,我们这里也有。让我‘农转非’我都不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