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买东西,不妨“慢半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6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

买东西,不妨“慢半拍”
孙传新
几年前,一只防风打火机卖二三百元,一副人造水晶眼镜上千元,一件裘皮短大衣上万元。现在,这些红极一时的“高档”商品有的削价幅度较大。性能比较先进、并未过时的486家用电脑,年平均降价近两千元。漫步市场,起步价高得出奇而后狂跌的商品比比皆是。对这种现象,普通消费者应有一定的认识,准确把握购物时机,不要头脑发热。
首先,这是厂家、商家采取的定价策略,市场营销学称之为“短期价格策略”,西方经济学家俗称“撇奶油策略”。这种策略利用新产品的新颖性,一开始就高位定价,力求在竞争对手还没有进入市场之前大“捞”一把,然后迅速放弃,就像喝牛奶先撇最有营养的表层奶油一样。这种定价策略,迎合了高收入阶层的“自尊消费心理”。市场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高收入阶层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不太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注重追求精神上的某种满足。一些人受这种消费心理驱使,购物馈赠亲友时宁肯花110元买一件质量并无把握的新产品,而不肯花99元买一件质量过硬的“旧面孔”,从“猎奇”和“档次”两方面满足“自尊”心理。再加上社会腐败现象推波助澜,少数挥霍公款的高消费者,购买新品送礼行贿往往不讲价钱。厂家、商家看透了这一点,“不赚白不赚”,高位定价。
其次,任何产品不管使用价值多高,都要经过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和衰退期。投入期和成长期出厂的产品价格虽高,质量却不会尽善尽美。一般来讲,“自尊消费心理”极强的高收入阶层的购买欲望得到满足之后,新产品也进入了成熟期,不但质量有可靠的保证,而且因为产量的增加、竞争对手的介入而不得不大幅度降价,使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比较贴近。
了解了以上两点商战规律,工薪阶层购买新产品不妨“慢半拍”,大可不必为赶时髦、争新潮而用“血汗钱”打“水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