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托起新世纪的希望——记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崔孟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7
第7版(文化广角)
专栏:

  托起新世纪的希望
——记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崔孟明
童古丽珂
3年前,在大洋彼岸,一位美国教育界人士介绍了本国现代化教育状况后说:“我们有如此先进的教学设备、无与伦比的电脑网络,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如果再学习东方民族刻苦认真的教育传统,那么21世纪一定是我们的。”“我们同在一个太阳底下,新世纪为什么不能属于中国?”一位在场的中国同行,显得微微有些激动,他说:“是的,现在你们学校的设备是比我们先进,但这些硬件的东西,经过努力,我们也会有。而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民族教育文化传统却是不能速成的。依我看来,只要我们走‘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路,我们也可以成为最好的。21世纪也可以属于中国”。讲这番肺腑之言的是北京景山学校校长、中学特级教师崔孟明。尽管华发过早地爬满了他的双鬓,但从他炯炯的眼神里,人们分明可以看出那份激情、那份活力、那份自信和为理想奋斗不息的坚定信念。
崔孟明校长的一席话讲起来不轻松、实践起来就更艰难了,他恐怕要为之付出毕生的精力。
其实为圆中华教育强国之梦,他已经默默奉献了30多年。自从1958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起,他就决心把自己交给党的教育事业了。1963年,年仅24岁的崔孟明走进景山学校的大门,成为一名化学老师。“当教师就要当最好的”,他总有股不服输的劲头。此后20多个年头,他在七尺讲台上,以汗水和辛劳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多年的探索和追求,使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校的教学教改积累了经验。他首创的“结构单元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被广泛推广。1986年评审特级教师工作刚一恢复,他便获得了中学化学特级教师称号。这是对他几十年教学成果的肯定,也是他在教育战线上不断进取的新起点。
在“景山”这片热土上,崔孟明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乃至学校校长,每一步都凝结着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凝结着他对祖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追求和奉献。
1984年当崔孟明坐到景山学校校长办长桌前时,他并没有多少喜悦心情,而是感到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校之长,就要把学校办好,办成世界一流的,为中国人争气。”
人类经过漫长的跋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也开始了新的长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几年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代发展了,教育怎么办?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如何走向21世纪?更多的课题,摆在了崔校长面前。
邓小平同志曾经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崔孟明的事业指明了方向。为了实现这“三个面向”,为了建设好跨世纪的学校,培养好跨世纪的人才,崔校长继续着他不懈的追求。
“强国”首先要“强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少人为“科教兴国”的战略而努力着。但我们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之后百废待兴,国家倾其所能,仍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至今还有很多孩子等待着希望工程的雪里送炭。教育的现代化事业,当然步履维艰。
北京景山学校是一所专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学校,曾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做过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面对21世纪的新挑战,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景山学校责无旁贷地应该走出一条教改新路,为实现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贡献。这是“景山”的责任,也是崔孟明这位共产党员的责任。
我们学校的底子薄,要在短期内使“景山”跨入现代化行列谈何容易。怎么办?“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崔校长说:贫穷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的贫穷。干现代化事业,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给崔校长的理想插上了翅膀。为了宏伟的事业,崔校长和他的同事们竭尽全力、想尽办法。不知费过多少口舌、不知跑了多少路程、不知尝试过多少挫折和成功,景山摸索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联合社会力量办学,便是“景山”新思路之一。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一个现代景山的雏形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原来9亩大的校园已被2万平方米的校舍所取代,还将建差不多2万平方米的第二期工程,一批现代化的教学场所、运动场所正在建设之中。学校的多媒体电脑网络系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00台BL486和奔腾计算机满布学校教学的各个角落。现在,景山学校已用DDN专线与中国教育科技网联通,并通过此网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相联。老师和同学们身在景山就可以与世界对话……
北京景山学校的发展从根本上关注的不只是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的改善,而是注重培育具有鲜明人格特征和创造性的世纪新人。有了现代化的装备,还得有科学的教育体系。景山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接班人上,也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即景山学校21世纪办学模式:“以三个面向为总方针,继承、借鉴、创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特长育人才,从小到大一条龙,人脑加电脑加网络”。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明理、创新”,向着新世纪走去。
“景山”发展了前进了,崔孟明并未满足。他深深懂得:要全中国的教育实地起步,走向新世纪任重而道远。这些年,他们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界人士办高水平的学校;与国内一些学校进行共建,以促进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更沉重的责任压在崔校长肩头,那就是要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学校共同发展。近年来,他联络香港柏宁顿国际集团,组建了中国教育基金会,为国内大、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建立奖励基金,并已投入上千万元为山区、贫困地区兴建校舍、安装新设备,甚至使他们跃进到计算机时代,加入景山学校的联网。一批批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山村教师接受了“景山”的培训,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崔校长多次带头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捐款。他说:“要从景山走出去,与‘老、少、边、穷’学校手拉手,共同走向世界、走向明天。”
“景山”的成功和教改模式,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同行们从海内外慕名而来,学习“景山”的办学经验,商谈合作办学的事宜。一些发达国家的专家看到景山奇迹惊呆了,称赞道:“你们真了不起,看来21世纪真的属于中国。”
“景山”的实践证明了中国人不比别人差,只要努力我们能办好教育,也能建设现代化新国家。崔孟明对这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尤为珍视。他出生在香港,亲戚朋友也大多在海外。这些年不少人高薪请他出去做中文学校的校长,都被他谢绝了。他说“论物质生活,在海外肯定会得到很多。但是,我的事业在北京,这么多年,是党把我培养起来的,我离不开祖国,离不开倾注了我所有热情的教育事业。我们祖国人口多、不富裕,教育现代化也差得很远。如果在我们共产党人手里,建设出比发达国家更好、更现代化的学校,培养出新世纪有用的人才,这才是我最大的幸福。”
崔孟明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了建设现代“景山”,为了中国教育走向21世纪,他一头青丝变华发、衣带渐宽终不悔。景山学校的教改工作仍在发展、探索之中,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崔校长仍在不遗余力地奋斗着。
新的世纪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在21世纪的姿态。中国的教育以新的面貌发展着,崔孟明和他的景山学校决心与世界一起拥抱新世纪的曙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