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李信——一个46岁的老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9
第4版(要闻)
专栏:中华儿女

  李信——一个46岁的老兵
李化民王国伟
黄河东岸,驻扎着北京军区某部红军团。该团俱乐部代理主任李信,是个远近闻名的老兵。他这个兵一当就是28个年头,这期间他先后送走了八任团长、九任政委。战友们开玩笑地称他是“九朝元老”。
如今,他的儿子都当了军官,可他还是个兵。
不过,李信名气大,就连那些叫不上团长名字的新兵都认识他,当地老百姓也知道他。
从军28年来,李信先后为10多万名官兵表演过节目,上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下至红军团的每个新兵。直接观看李信演出的将军不下100人,和他握过手的将军也30有余。
那年春上,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在红军团观看了李信组织的演出后,称赞说:“我到过许多部队,像你们这样,全团官兵能够完整地、有特色地把长征组歌演唱下来,在全军还是第一家。”
带着一个老兵对军营的无限情思,李信20多年来先后结合部队工作创作了曲艺、小品、快板书等节目520多个,堪称全集团军之“最”。他组织全团官兵参加首届全国群众歌咏大赛,荣获大奖;他代理俱乐部主任以来,全团的文化工作连续4年被北京军区评为先进单位;反映红军团基层文化生活的专题片《军营无穷乐》,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
为此,他先后1次荣立一等功,2次荣立二等功,5次荣立三等功,23次受到上级嘉奖。
有段时间,战士们见不到李信,便四处打听,原来他住院了。知情者三三两两地来到医院看望他,不见人影,就连李信的妻子许晓钟也接连扑空。医护人员管不住李信,只好“约法三章”后给他带了30包中药,让他出院。
李信一出院,便为基层巡回演出。当时年仅12岁的儿子李宏背上个药壶跟着他,天天夜里为他熬药。那天晚上,等李信演完戏回到招待所时,儿子已趴在桌上睡着了,身旁的一张纸条上写着:“爸爸:杯里是头遍,碗里是二遍,你趁热喝吧。”李信的眼睛一阵发酸……第二天,他带着演出队赴北京、上天津、进太原巡回演出去了,儿子照旧背着那药壶……
儿子“搭”进去不说,还得把老婆“搭”上。查字典、抄歌词,有时还得陪着他在家里演戏。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李信赶排完节目回到家里,觉得有个动作还不够理想,便叫醒了妻子陪他练,练到第三遍时,妻子连声夸赞:“这下像了,这下可像了。”谁知,那时李信晕了过去,额头还在床上碰了个大疙瘩。
李信成了红军团官兵少不了的人物,上级一次又一次把他作为提干对象留了下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提干一事一次次被搁浅。
一晃,李信已经46岁了,可他还是个兵。
李信本来走的也许不是这路。他是连队的训练尖子,入伍两年就当了班长;论射击,他们班三发三中,是营里的尖子班;论队列训练,他是国庆20周年大阅兵时,那个红旗方队的“丁字旗手”,光荣地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论战术,他曾带领全班趟过冰河,率先抢占“制高点”。连队说他是个干部苗子。指导员夸他是一个会做思想工作的“小指导员”。后来,只因为他文艺细胞太浓,硬是被团里挖走搞创作。从此,他在机关和连队间“打游击”。可他自有一番理论: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如今,尽管李信“白首未封侯”,可夏日里龙腾虎跃的训练场上,依旧有他为官兵鼓劲加油的身影;冬日里,爬雪卧冰照样有他讴歌战士们的音容笑貌。特别是部队实行双休日制度后,他常常泡在连队吹、拉、弹、唱,与官兵打成一片,战士们夸他“老兵不老”。
(作者单位:北京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
邵正杰,辽宁省鞍山市交警支队队长。这位干了28年的老交警,立足岗位,关心群众疾苦,扶困助残,动人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下期《中华儿女》刊登第27篇《邵正杰——扶困助残公仆心》。——编者者(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拉练途中,李信为战士说山东快书。
关阳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