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有春风,也有冰霜——读者来信谈铁路客运路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9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来信综述

  有春风,也有冰霜
——读者来信谈铁路客运路风建设
在本报近期收到的读者来信中,谈及窗口行业服务质量的,数量比较多,内容也比较集中。
在6月15日至25日的10天时间里,我们收到有关铁路客运路风建设的来信31件,其中表扬感谢信18件,占了近60%;批评建议信13件,占40%强。这些来信大都是反映读者在今年2月以来乘火车旅行的亲身感受和所见所闻。大多数读者认为铁路路风建设正在不断加强,客运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怠慢乘客的行为,在一些列车上仍时有发生。
真心实意排忧,主动热情解难——
登车后如沐春风
写感谢信、表扬信的读者,大多是一些有特殊情况、需要超常服务的旅客。
家住江苏太仓市东新村11楼的李泳平、蒋丽莎夫妇,今年2月出差到外地时,接到家中老母突发急病住院的电报,匆匆赶到车站。因为无票,上不了车,他们只好拿着电报找205次列车的列车长说明情况。车长稍加考虑,就开单让他们上了车。李泳平在来信中说:“上车后,蒋丽莎因身体不好,加上着急,病倒了。在我不知所措时,一位列车安全员主动过来问清情况,立即通知列车员送来药和开水,随后又帮我们安排铺位休息,一路上不断嘘寒问暖。有一次,我们见四下无人,就拿出100元钱想表示一下我们的谢意。没想到他不仅不收,反而严肃地批评了我们。他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他的分内事,是应该的。”
“在我的印象里,火车是没法坐的:乘务员态度冷漠,车厢卫生差,饭菜昂贵,喝水也困难。”这是广州军区的老专家占汉贤来信开头写的一段话。然而,他前不久坐了一次火车后,对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看法改变了。他在来信中写道:“4月14日晚,我们乘坐57次列车返穗,遇到的是第一包乘组6140号乘务员。她举止端庄,彬彬有礼。在她的疏导下,整个车厢安静有序。乘客被安顿下来后,她又根据实际情况,开始为乘客解决困难。我们几个都60多岁了,没买到软卧票,只买了几张硬卧的上铺票。不待我们提出,这位乘务员已主动做好工作,给我们调到了下铺。一位带小孩的旅客也同样得到了她的照顾。这里不仅开水供应充足,卫生也很好。看来,这里的乘务员不仅恪尽职守,而且善于把握旅客心理。也许我们见到的只是一时一事,但我们看到了希望。”
大打折扣服务,巧立名目收费——
乘客心冷似冰冻
在13封批评建议信中,旅客对个别列车上将应有的服务项目变成收费项目,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南京1802信箱的福庚读者反映,他在6月5日乘373次列车时,1号车厢的茶桶内没有一滴水。开车不久,有一名乘务员提着水壶出现了,当乘客拿出茶杯时,她说:“买一包茶叶,就给一杯水,不买茶叶,不给水。”
江西永丰县农业银行阙汉香读者在来信中说,他5月6日乘坐389次列车,见到的竟是这样一种状况:“厕所紧闭,20多节车厢只有卧铺车厢的厕所开着,要上厕所的人排起了长队;车厢里无水供应,但卖高价水的妇女、小孩川流不息;公开索要人情费。上车后,我因年老体弱,想补张卧铺票,乘务员答,可以补,但要加点人情费。”
江西鹰潭军分区刘海平读者在6月11日的来信中大惑不解地问:“优质服务也要收费吗?”他说:“四五月间,我多次乘坐南昌至上饶的81/82次列车,感慨最深的是这趟列车在21元票价之外,加收10元‘优质服务费’,而旅客并未享受到任何‘优质’的服务。”
从四川乐山市沙湾区寄发的署名“一旅客”的来信,反映他6月1日乘182次列车回四川的遭遇。那天,他买的是无号车票,上车后见有不少座位空着,就找了一个空座坐下。这时,有人说:“要座位吗?交钱。”原来,这些空座位已由车上的8个人控制了,要座位的须向他们交10元、20元、30元不等的钱。有旅客找他们理论,遭到他们的手推脚踢。车厢里为争座位,吵闹不休,秩序乱极了,乘务员竟视而不见。
辽宁本溪市南芳区的退休职工黄明兴读者,6月7日携老伴和小外孙女乘上了472次列车。在乘客的帮助下,他们祖孙3人找到空座位坐了下来。黄明兴老人在来信中说:“列车开动不久,过来一位列车员,叫我站起来,说这是她的座位。我恳切地说,只坐一站,下站就下。结果她更严厉地命令我起来,并一把将我从座位上扯了起来,自己坐了下去。不远处,一位解放军小战士见状给我让了个座。”
意见簿形同虚设,有意见不能提——
乘务员态度蛮横
列车上设有意见簿,乘客有意见可以在上面提,这是列车接受群众监督,搞好路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新疆乌鲁木齐矿务局宣传部胡仁杰6月10日乘坐163次列车时,在意见簿上认真地写上了自己的意见。然而,得到的回报却令他心寒。胡仁杰在信中说,他是在宝鸡站上车的,上车后整整8个小时里,没见乘务员露过一次面,车厢里果皮、烟头之类的垃圾成堆。既不见供应开水,也不见供应冷水,乘客只好沿途高价买水饮用、洗手。于是,他根据多数乘客的意见,在意见簿上写下了几条建议。后来,一位值班的乘务员看到了,大声训斥:“这是什么意思?”说着把意见簿摔在茶几上,态度非常恶劣。
本报记者龚金星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