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寸金之地谋“粮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9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寸金之地谋“粮草”
童心田吴景生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0.67亩,仅占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特别是近几年,地方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开发十分红火,侨乡、侨区、特区和大城市更是寸土寸金。武警福建总队要发展农副业生产,根本找不到现成的菜地。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多数中队吃菜吃肉依靠上市采买,标准伙食捉襟见肘。
手无寸土,发展农副业生产是不是就真的没招了?总队党委没有墨守成规。总队几名常委分头带领工作组下基层调查,走遍了全省所有基层中队的角角落落,走访了驻地党委、政府,找准了部队发展农副业生产的各种困难,理出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的新思路。
一支队担负着省委、省政府等重要目标的警卫任务。身居闹市,哪有地种?党委发动官兵献计献策,提出了“城里无地城外找,中队没地挖边角”的口号,仅一个月时间,全支队就平整垃圾场和利用墙边院角,在城区“抠出”生产用地20多亩。
一支队五中队驻守在福州市著名风景区乌山脚下,中队三面紧邻居民区,一面是45度的石坡陡壁,官兵们发扬“南泥湾”精神,肩挑手提,硬是从20多公里外的郊区搬来近百吨优质土和几十立方石头,在石坡上垒出42块“袖珍菜地”,筑起了蓄水池,化粪池,修建了梯田式猪圈5间。在官兵的精心培植下,这0.75亩菜地每年产菜达1800多公斤,猪圈出栏猪50多头,年收益2万元以上。“悬崖上养猪,峭壁上种菜”成为榕城居民争相一睹的新景观。
晋江市中队地处繁华闹市,中队原来没一寸菜地,官兵们到附近陶瓷厂搬来几百口废缸,收集了各种花盆、木桶,种上了各种瓜果和时令蔬菜,官兵们还从市郊运来肥土在房顶种上了大蒜、香葱。走进中队营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四季瓜果飘香。营院经济一年可为中队增加8000多元收入。
素有“小香港”之称的石狮市,中队官兵们不满足地方政府的优厚补贴,中队院子没空地,他们就在营区附近小山坡的乱坟岗上东一块、西一块,开垦出菜地2亩多,每年产菜万余公斤,基本达到了蔬菜自给,令过去不赞成中队种菜的政府官员刮目相看。
人多地少,寸土寸金,要使农副业生产取得规模效益,光靠养猪种菜显然不行。必须广开渠道,多种经营。总队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全省部队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实行分类指导,念好“山海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农则农,宜果则果,使各地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效促进了农副业生产的发展。
地处闽西北的三明支队,针对驻地山多、草多、沼泽地多的特点,重点发展养殖种植业,全支队已有100口鱼塘、100亩菜地,1000头猪羊、1000棵树,一万只家禽、一万株瓜苗。每个中队菜肉自给率分别达到了100%和70%,中队业余生产收入累计节余实现双超万元。
泉州支队多数中队在沿海,针对泉州海上养殖的优势,支队向地方租赁了30亩水面发展网箱养鱼。经过3年发展,网箱从200多个扩大到600多个,养殖草鱼、鲤鱼、甲鱼等中高档鱼种,年产值达50多万元。厦门、宁德支队所属沿海10多个中队也都充分利用海洋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养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总队多种经营收入占农副业生产总收入的30%。
武警官兵自力更生谋“粮草”的行动得到了具有拥军光荣传统的福建省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军民合作开辟八闽“南泥湾”,共建“菜篮子”工程,使总队有了蔬菜、水果、养殖3个千亩基地,11个支队均建起了副食品生产基地,57%的中队达到人均一分菜地,95%的中队落实了每天人均一元的伙食补助。
生产大发展,伙食大改善,基层官兵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全总队官兵昼夜发病率从原来的0.7%下降到0.3%,住院人数明显减少,100%的中队群体达标。养猪种菜的效益已直接转变成战斗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