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邵正杰——扶困助残公仆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30
第4版(要闻)
专栏:中华儿女

  邵正杰——扶困助残公仆心
秦友顺
这里记述的是辽宁省鞍山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兼党委书记邵正杰扶困助残的故事。
今年春天,辽阳县柳毫乡农民刘承家,骑车到鞍山市郊卖馒头,被一辆货车撞倒,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几天后,老邵接到来信,说死者扔下双目失明的老爹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日子没法过了……看信后,老邵立即安排了手头的工作,和支队的人找到肇事单位的领导,驱车30公里赶到刘家。只见一间土坯房快要塌了,炕上铺的是麻袋,盖的是棉花套。70多岁的刘老汉,拄着一条拐棍,身边偎倚着两个孩子……邵正杰握着老人的手,眼泪刷刷地流下来。回到支队,他通报了所见情况,并说:“虽然刘家人居住地不属鞍山,案子却是咱鞍山交警办的,能不能当成咱自己的事,行行善呢?”大家二话没说,纷纷捐钱,很快筹集近3万元,加上肇事单位负担一部分,不到一个月,三间宽敞的瓦房盖了起来,刘家的行李、家具也给换了。刘老汉要给交警磕头,逢人就讲交警的功德。
出身和经历塑造品格。邵正杰生在辽中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小小年纪就进入春种秋收的行列。劳作之艰辛,父辈和乡亲的淳朴善良,深深熏陶着他。60年代,他当了7年铁道兵。全国学雷锋,全军学雷锋,给他以深刻的记忆。他在部队因抢救战友、出色完成艰险任务,多次立功受奖。他1969年复员到鞍山,在辛苦的交警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如今年已半百。他把农民的淳朴、军人的作风,特别是普通百姓那金子般的心肠带进了交警队伍。感情这东西,不少人觉得它飘忽不定,琢磨不透。邵正杰像一部灵敏的仪器,会把它分辨得真真切切。对那些朴实善良的人,他诚实得像个孩子,恨不能把心掏出来;对奸诈狡黠之徒,他立场坚定,不让寸分。他痛恨交通肇事逃逸者。一次,一辆大货车将人撞伤。司机看伤者还有一口气,竟丧心病狂地将人掐死,投到河里。老邵听了案情当即下了“死命令”:“挖地三尺也要捉拿逃犯!”干警全力以赴,四处出击,当天将逃逸犯刘福文捉拿归案。在他的指挥下,鞍山地区的逃逸案,几乎发生一起,侦破一起。
作为1000多名干警的带头人,邵正杰的思想品格对队伍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学济南交警”活动中,他和领导班子把实践警察宗旨、强化群众观点和服务意识放在首位,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验交警工作的标准。提出“治警先治官,领导带头学济南”的口号,制订了从严治警、服务群众的各项规定。
在邵正杰和一班人的带动下,鞍山交警以济南交警为榜样,树形象、创一流,成为省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全省交警系统的排头兵。
邵正杰和干警们关心群众疾苦、扶困助残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原辽宁省委书记郭峰为邵正杰题词:“发扬革命好传统,心系人民公仆情。率先垂范严治警,真抓实干业绩宏。”
(作者为辽宁日报记者)
有时,人生际遇对人如此不公平,生命具有如此悬殊的差异。今年32岁的张林海,用他无比执著的追求,走过了一个残疾的山里娃迈进都市艺术殿堂的崎岖之路。下期《中华儿女》刊登第28篇《张林海——不向命运低头》。——编者(附图片)
题头照片为邵正杰(中)与支队同志一起在鞍山市敬老院与老人交谈。尔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